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5年7月1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银川举行的全国粮食调控工作会议上宣布,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可能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产。从消费看,近几年我国消费量以接近1%的速度稳定增长,预计今年我国粮食的总消费量在9800多亿斤,当年产需缺口接近500亿斤。
2.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鼓励和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后,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粮食产量得到较快恢复,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389亿斤,比上年增加775亿斤,是历史上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从消费看,2004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为9800亿斤左右,当年产需仍存在缺口,主要通过国家粮食库存弥补了当年的产需缺口。
3.2004年6月3日,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措辞严厉地指出,今年是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更要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4.从口粮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仍将处于净增长状态。若按7‰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测算(2002年为6.45‰),今后每年新增人口约1000万人。人口总量增加将导致口粮消费增长。但从另一方面看,城市居民从1985年开始、农村居民从1994年开始,人均口粮消费量已经逐步下降。200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0.53%。按照1995年以来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4个百分点的速度,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0.6%,2020年达到65%。由于城市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大约只有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的33%左右,因此人口结构变化将导致口粮消费下降。预计今后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口粮消费相对稳定,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将继续减少。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粮食下降的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今后每年新增1000万人口的口粮消费。
5.从饲料粮来说,消费将进一步增长,但增长速度会减慢。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仍处在低水平,由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肉类消费的增加倾向仍在继续。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国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只有19公斤,富裕农民(占10.26%)肉类消费量29公斤,城市最高收入户(占15%)人均家庭肉类消费39公斤。从收入水平与食物消费关系的演进阶段来看,当收入处于相对低水平时,为解决温饱问题,消费以粮食为主;当收入跨越了这一阶段后,谷物、薯类所减少的份额由畜产品替代,畜产品消费上升;第三阶段恩格尔系数在30%左右时,畜产品消费稳定、停滞或减少。2003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1%,农村居民为45.6%。中国的食物消费正处在第二阶段,即以畜产品为主的食物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时期。
6.目前城镇居民的肉类消费加上户外消费,大约有40公斤,45~50公斤的肉类消费可能是中国人比较合理的消费量。目前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刚超过50公斤,已大大高于世界及亚洲人均水平,在年人均60公斤以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但超过60公斤以后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7.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一直没有超过400公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中,人均占有粮食水平最高414公斤(1996年),最低334公斤(2003年);达到或接近400公斤的年份有6个(1984年、1990年、1996年~1999年);14个年份在330公斤~390公斤。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是一个明显的界限,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的食品消费需要,超过它的年份,就出现卖粮难。日本(1966年)以315.5公斤、韩国(1968年)以304公斤的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的条件,达到了国际食物安全标准。这表明,实现食物安全,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并不一定需要达到400公斤。以往按人均消费粮食超过400公斤估计中国的粮食需求量是偏高的。
8.用占世界不到10%的土地使占世界22%的人口丰衣足食,成为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20多年前,改革率先在农村获得突破。我国粮食产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000亿公斤一路攀升,至1998年跃上6200亿公斤的最高峰。此后,相对巨大的库存某种程度上成为各地一个负担。在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下,我国粮食产量出现连年回落。加之粮价出现的波动,全国上下更加关注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9.2003年10月份以来,国务院召开的多次会议都突出强调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并适当提高保护价,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等。
10.据农业部的数据汇总,2004年中国春播粮食计划面积为7.52亿亩,比2003年秋冬种粮食面积增加2000多万亩,出现了粮食面积由降变增的转变势头。此间一些农业专家认为,前几年中国粮食连年减产,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至关重要的一条无疑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随收入的下降而下降了。新年伊始中国政府出台的一号文件,根据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多方面支持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也有望得到恢复性增长。
1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进入最高峰,达十六亿,以人均占有粮食四百公斤计,粮食总产应该达到六千四百亿公斤。在耕地面积不足并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要充分认识实现未来粮食安全目标任务的艰巨性。
12.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存在忽视基本农田保护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基本农田面积减少,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质量下降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据国土资源部最新调查显示,2003年度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43.7万亩,比上年增加49万亩,增长17%。要实现粮食产需总量的大体平衡,就必须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的侵占。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加强耕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纠正随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现象。2003年,国家加大了对滥占耕地等的整治力度,全国查处了16.8万例非法挪用土地案件。2004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非法占地的打击力度。
三、申论要求
得分评卷人1、就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200字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
(空格略)得分评卷人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40分) (空格略)得分评卷人3、就给定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40分)(空格略)
1.参考答案
所给材料反映了以下问题:在近几年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下,我国粮食产量出现连年回落。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长,加之2003年10月以来出现的粮价波动,使全国上下更加关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2.参考答案
(1)对粮食流通市场加大监管力度,物价部门要加强粮价的监测和监管工作,防止价格非理性上涨,对趁机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严格查处。
(2)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大力培养和发育多种市场主体从事购销和经营活动。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建立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的机制。
(3)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耕地。
(4)实施对粮农的直接补贴,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的监管,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5)抓紧启动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做好培肥地力和标准良田建设。
(6)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7)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参考答案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目前出现粮食危机吗?
今年我国的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和单产进行的多次监测和估算,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实地验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实际水平的判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年底的粮食工作会议中表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当年产量加上现有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供给是有保证的。”
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一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2002年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2.65亿吨。2002年和2003年的供需缺口为0.7亿吨,出口粮食3700万吨,现在的国家粮食库存应为1.58亿吨,比正常库存多出3300万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粮食需求应该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即保持在4.8亿一4.9亿吨左右。今年夏粮的丰收,使得4.55亿吨的产量目标有望实现,粮食缺口应在2500万一3500万吨左右。在保证我国有1.25亿吨的正常库存的前提下,今年还可以花去3300万吨用于弥补粮食的供需缺口,粮食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
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动、总体逐步下降的态势。1980年为8。5%,1990年下降到0,1992年又上升到2%,1994年达到5.7%,1995年至1998年一直保持在零水平,1999年为0.03%,2000年为0,2001年为1.8%,2002年为0,2003年为0。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是逐步改善的。
然而也存在不利因素。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7亿亩降至15亿亩以下,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跌至4.31亿吨。同时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小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也加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我国粮食生产还有潜力吗?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我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为16.6亿”。可见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首先,产量的提高还有很大空。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最高试验田单产的纪录分别为13.2吨/公顷、13吨/公顷和19.1吨/公顷,而实际单产分别为3.7吨/公顷、6吨/公顷和4.9吨/公顷,几乎相差3倍。我国现有耕地的2/3,即约9000万公顷是中低产田。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和改进耕作技术,中低产田亩产有望提高30%。
其次,复种指数有提高空。我国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198%,1996年复种指数为159.7%。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的复种指数提高了30%,在未来的30年里提高15%应该没有问题。提高复种指数5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7500万亩耕地面积,而且华北地区可以通过播种饲料作物提高复种面积333万公顷左右。
第三,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我国有20亿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10亿亩可开发的沙荒地。我国现有草地3.9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⒊2亿公顷。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70%,增加木本食物的前景十分广阔。在1747万公顷内陆水面中,可供养殖的水面有675万公顷,目前利用率仅为69%;海水养殖水面260万公顷,实际利用率仅为28%。
第四,科技潜力较大。目前,我国每年取得大约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推广率只有35%左右,真正形成大规模推广的不到20%,已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潜力很大。另外,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60%-80%,农业科技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化肥利用率和灌溉条件存在改善空间。目前我国农地所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如果普遍采用覆土深施等技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全国就等于增加1500万吨化肥的施用量。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也很低,改变大水漫灌方式,采用科学方法,尤其是节水灌溉,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世界粮食市场能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吗?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说:“如果中国养活不了自己,将使全世界挨饿。”这句话曾震惊了世界。世界粮食生产真的达到极限了吗?
如果我们为世界粮食市场算一笔账,就会发现粮食供给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粮食进口需求长期停滞不前,各主要粮食出口国都减少了耕地面积。目前,主要出口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峰值减少了3450万公顷,而这些土地的生产潜力大约为1.15亿吨粮食。也就是说,即使世界农业科技没有进步,仅恢复荒废和占用的耕地就可以多生产1.15亿吨粮食。如果有足够的需求,这些潜力是能够发挥出来的。例如1996-1997年粮食价格提高,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了7.5%,五大粮食出口国的产量增长了20%,阿根廷则增长了40%。
前苏联各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出口供给的潜在来源。由于需求减少和投入不足,前苏联国家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消减了2700万公顷,总产量在1990-1995年期间也下降了8500万吨。只要有适当的激励,这些生产能力也能够恢复。巴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很大的农业生产潜力。位于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地约12亿公顷。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牛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亩)。如果巴西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那么世界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增长。阿根廷人口稀少,草地面积广阔且多为平三角洲地带,土地中只有一小部分施用了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只要有广阔的出口前景,这些草地同样也能转变为粮食生产基地。目前,阿根廷粮食投入水平很低,产量水平也较低,1990-1995年年均产量仅为2.76吨/公顷,而同期美国的年均产量则为4.84吨/公顷。即使是在目前的低产量水平之上,阿根廷草地的生产潜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未来需要进口多少粮食?
在所有关于中国粮食进口量的预测中,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的话最骇人听闻:他预测1990-2030中国的谷物总需求量达4.79亿一6.41亿吨,而谷物产量将减至2.72亿吨,谷物缺口达2.07亿一3.69亿吨(在他后来的研究中,3.69亿吨又被调减为2.15亿吨),相当于目前世界粮食总出口量的1-2倍。他认为中国的巨额缺口将造成激烈竞争,使世界粮价远高于现在的水平,使中国的食物短缺成为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短缺。
然而,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和中国台地区的经验推断,中国在未来40年内粮食产量将下降20%是不能成立的。他忽略了大国和小国的区别,没有理解大国工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对大国粮食产出的深刻影响。由于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起点、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在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耕地流失、播种面积减少、复种指数下降的综合减产效应超过了土地生产力提高的增产效应,导致粮食总产量逐渐下降;而在其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尽管耕地也在流失,但粮食播种面积、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力的增加超过了减产效应。所以,即使除空间和人口规模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仅仅由于存在着工业化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粮食产出开始下降的时间也要比小国大为延后,而且其粮食产量下降的速度和幅度也要远小于小国。所以中国不会出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那样的悲剧,中国可以一边养活自己,一边发展自己,更不会让全世界人陪着中国挨饿。
中国学者的研究一般都比较乐观,认为中国将来扩大粮食进口的趋势是必然的,然而不会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严重的危机。康晓光预测,2020年前中国粮食产需缺口将迅速扩大,之后则出现较明显下降。2010、2020和2030年中国原粮产需缺口分别为0.83亿吨、1.83亿吨和0.91亿吨,进口依存度相应为15.67%、16.13%和-4.78%。中国科学院陈锡康的预测结果是,2020年和2030年中国粮食的产需缺口分别约为3500万吨和5000万吨,进口依存度分别为5%和8%。中国农业科学院黄季琨通过收入人口、农业投资、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价格政策等变化的模拟运算表明,中国粮食净进口量从2000年至2010年大致为4000万吨。2010年和2020年均上升为4700万吨,2030年又下降到3800万吨。2010、2020和2030年进口依存度分别是8.4%、7.2%和5.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文献信息中心梅方权估计,到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可能到达到7.02亿吨左右,粮食总产量达到6.9亿吨。2030年之前中国的粮食年进口量基本土可以控制在2000-3000万吨的水平上。进口依存度将控制在5%以下。粮食和食物的缺口主要是饲料粮的缺口。
虽然各方预测数字不尽相同,但总趋势是一致的,即在2030年以前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不会超过5000万吨,进口依存度也不会超过10%,中国的粮食安全基本上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