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辅导若干问题的探讨

心理学2006-07-07 15:46:13未知

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达到心理优化的过程;它通过心理测试 、心理调整、心理会谈等方法,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了解自己与环境,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的适 应。长期以来,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准标,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得无足轻重。许多有关生理、心理方面 的常识只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认识,许多潜在的生理、学习障碍靠自己去克服。多少年来,唯一得到家长、学校 、社会认可的教育效益是高分出人才。因而,学生获得的是超负荷的期待、苛求、严厉和不宽容。
    然而,据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明 显上升。当代中学生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初中生占 13.76%,高中生占18.79%,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偏执人格 和反社会人格两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休闲与消费等方 面的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 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由此说明,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显得单一,尤其面对学生心理成熟落后于社会化过程 这一实事束手无策,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德育代替心理辅导,优化学生心理成为一句空话 。心理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 。它应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提倡,使其发挥特有的育人功能。
    一、心理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辅导不是说理和替代,而是一种协助和服务。这一方面要有各种情景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去 实践体验、思索选择;另一方面学生自始至终是主体。过去人们对学校教育的埋怨往往集中在专业与社会需要 脱节这点上,但调查表明,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素质疏离于社会实际,突出的表现是学生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面前,显得茫然无所适从,且越来越窘于应付,产生适应能力的危机。因此,实施心理 辅导,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是现在和未来教育均不能逾越的一个阶段。心理辅导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1.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学生的求知和成才,实质上是一 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只有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 才能渗透在人格特质中,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整体 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开放人格、竞 争能力、适应能力等均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 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心 理辅导主要起以下作用。一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它不是单纯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主 动避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困扰 ,适应环境。三是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 体的辅导,在辅导活动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心理辅导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 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表面服从,是内 心转化。
    2.心理辅导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心理辅导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接受 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 作为心理生活中的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并且,客观的价值观念在一定条件 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心理辅导并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 而是在转化过程中积极能动地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 化、健全人格的目的。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换位法,与被辅导者的心灵沟通,从而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变得更 加自觉深入。
    心理辅导对人格发展的这种促进作用,决定了它必将给个体人格发展带来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①心理辅导影响人格发展的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需要,它成为个体积极摄 取文化信息的动力源泉,必然推动人格发展接收心理辅导所提供的正确信息;另一方面,人格的发展又使主体 更自觉、主动地接受心理辅导。因此,人格发展总是与心理辅导的要求指向一致,并不断走向成熟与开放。② 心理辅导能维持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心理辅导根据个体的需求,沟通其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影响学 生内在的行为方式,求得最佳适应。自我意识障碍是导致人格异常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的认识过于固执时, 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对自己的人格缺乏自知力,行为无目的,自制力差,经常处于冲突焦虑之中。心理 辅导则绿化了这片人格荒漠,使其消除这种心理障碍。③心理辅导影响着人格发展的方向。心理辅导不断地对 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着认识、评价和调控,不断地改变着自我对人格发展的态度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人格应 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心理辅导使学生不断认识、检验自己人格发展的合理性,如果 不切实际,或出现个别偏差时,心理辅导则会协助学生及时调整,从而使人格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辅导作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调控手段,施加的影响是积极的。但还要看到,心理辅导的这种影响 是随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增大的。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弱,心理辅导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则小,随着 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心理辅导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便逐渐增大。
    3.心理辅导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
    教育的目的之一

“关于心理辅导若干问题的探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资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辅导 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包括四个方面:智慧、情感、创造和超越感。 学校教育则侧重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亦即开发个体内所具备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动 力。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但学业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所以,心理辅导将通过与 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进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心理辅导主要创设如 下助人情景。一是创设尝试情景,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其得以自我实现。二是创设选择情景,给学生自主 选择的权力,使其投入地生活一次,从而确立自己的位置。一个小制作,一次角色转换,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 性,它是潜能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因为对创造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创造欲望。 因此,自主选择、成功体验能使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二、心理辅导的功能
    心理辅导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需求,促进他们的人格社会化等方面是一种不可缺少 的活动方式。它以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活动形式,解脱学生沉 重的精神负担,从而使个体能以较高的认知水准、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心理调适能力、把潜能发 挥为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展现健康的自我。心理辅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兴趣与能力、社会适应与情绪调控能力、自 我意识与意志品质等,它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受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制约的。良 好的教育往往为心理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固的基础,使人享用一生。但从传播的角度看,教育的结果是导致受教 育者的心理行为发生合目标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又依赖个体的心理品质。同样的文化信息,有的很容易接受内 化,并外显教育者期望的行为;有的则拒之门外,难以同化,这正是个体心理品质差异使然。任何文化信息必 须经过个体心理的过滤,才能赋予意义,变为内在的品质。人的心理品质的优劣,后天习得方式很重要。但是 ,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品质。影响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 心理辅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其一,认知优化。心理辅导优化学生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过程,消除其认知结 构中的异常现象,促进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发展。
    其二,情感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心理辅导调节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其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以及两极性波动。弱化情绪的易激性,强化情绪的 可控性。中学生正处于16岁的花季,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世界纷繁多彩,颇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情感反应强度。心理辅导应以满足学生的正当情感需要为前提,使他们认识到情感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 系,增强理智感以及对美的体验。
    其三,意志优化。意志是人在意志行动中有意地、积极地、理智地和顽强地变革某一客观事物的过程中, 以及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时所表现的那种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心理辅导常协助学生克服内部障碍 ,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使学生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从以狭隘的动机为主向比较远大、现实的动机发展。失 望、痛苦、沮丧、冷漠,不是消弱意志,而是砥砺意志。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低头是意志薄弱,但在困难面前冲 动同样也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人只有在实现预定的目的过程中,遇挫不惊,并能深思熟虑地加以克服困难,才 会显著地表现出意志的作用。总之,学生的意志是在现实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不仅对学业成败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自我修养方面也具重要意义。因此,心理辅导以真善美的文化氛围,给学生以感染和示范,帮助他们志 存高远,使意志品质的发展趋向自觉、果断、自制、坚韧。
    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心理辅导活动的主体性、探索性使学生较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辅 导内容中的道德规范产生兴趣,促使其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心理辅导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功能有四个。一是提高功能。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弥补欠缺的道德知识,同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也会 不断提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认识呈现上升、独立、自觉的特征。二是激励功能。心理辅导外显的价 值信息渗透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过程中,同化原有的道德认识,以达到新的水平。学生凭借这种激励作用,对自 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检测。由于激励的介入,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形成则受到内在力量的驱动,效 果更佳。三是调控功能。面对各种道德情境,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学生必定表现出各种道德行为习惯,有 的则表现为不良行为习惯,并带有年龄、性别差异明显等特点。心理辅导对此的具体措施有;调动学生的情感 因素,培养其荣辱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疏导改良的突破口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其道德意志水平;坚持行为训练,使学生德、智、体、心理优化协同发展。
    3.顺利实现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 所期望、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个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第一,促进 个体行为和社会达成一致。比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角色紧张,就是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心理 辅导则要理顺他们对承担社会角色所产生的不协调情绪,抵消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使挫折感变为成 功感。成功的辅导由期望、机会、评价三要素构成。期望是辅导者对学生积极的要求,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 ,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机会是心理辅导通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为他们发现发展自己打下 良好的认知基础,以便成功地步入社会;评价是辅导者对学生实施的鼓励性评价,目的在于淡化其自卑,强化 其自信,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激励性环境。心理辅导的成功机制在于客观的审视自我的情感活动

“关于心理辅导若干问题的探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