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东北中县域突破的思路及路径选择

台湾问题2006-04-05 14:50:34未知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是东北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在推进振兴东北战略中,必须下决心突破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认为突破县域薄弱的思路在于,城乡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突破路径在于:做大分子,做小分母,即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包括GDP和财政收入),做小县域人口总量(包括农民和吃财政的人)。

    一、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

    200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5亿元,占东北地区的47.2%。人均GDP为8755元,占东北地区人均13226元的66.2%。东北地区县域财政收入为204.1亿元,占东北地区的39%。人均财政收入为26.9万元,占东北地区人均49.2万元的54.7%。

    2、产业结构低级化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1650亿元、2651亿元、2328亿元,分别占东北地区的86.4%、39.4%、43.2%;东北地区县域三次产业比例为25.0:39.9:35.1,而东北地区的三次产业比例则为13.7:47.9:38.4。可见,东北地区县域的二、三产业比重,比东北地区分别低8个和3.3个百分点。主要是东北县域工业发展总量小,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2658.4亿元,仅占东北地区的22.5%;而经济效益更低,实现利润87亿元、利税148.8亿元,仅东北地区的8.4%、8.8%。

    3、粮食主产区更为困难

    吉林省25个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基本上都是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每年生产粮食都占全省的90%以上,贡献很大。一产业占全省的81.7%,最高的县一产业比重达到63.9%,平均在38.7%左右,比全省平均高18.5个百分点,而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25.4%,最低县工业增加值仅为10%。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7.3%,财政很困难,2/3的县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用于投入了。

    4、发展后劲不足

    东北县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固定资产净值912亿元,仅占东北三省的11.6%。吉林省县域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仅占本省的32.9%、5.5%;辽宁省分别占23.1%、27.6%。

    (二)主要原因

    一是东北地区经济典型“重重轻轻”的特征,在不断地强化着“两个二元结构”:即城乡二元结构和工业内部二元结构。由于东北地区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低而不断下降;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足,进一步抑制了农业产业升级。吉林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占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27.4%,到2003年下降13个百分点。而重工业比重,由1985年的63.5%,上升为2003年的80.5%,增加17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也很高,2003年分别为79.9%、76.2%。由于重工业有机构成高,资本替代劳动作用明显,导致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吉林省二产业就业比重由1980年的32.3%降为2003年的17.4%,下降14.9个百分点;而同期的一产业就业比重,却由46.0%上升为2003年的49.3%,上升3.3个百分点。因而直接影响了农民在第二产业上的就业。

    二是财政供养人口太多,农民较多。东北地区县域人口为7578.7万人,占东北地区的71.3%。从全国看,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较高,但农民人口占东北地区的比重仍有60%。由于东北地区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加上多年行政体制的自我膨胀,吃财政饭的人日益增加,现在已以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了:东北地区县域财政供养人口与县域人口总量之比达到1:28,更突出的县不到1:20。多数县的财政不能及时支付公务员工资,可见财政是相当地困难。由于可见,县域行政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二、突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困境的思路及路径选择

    (一)突破思路

    按照新的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的要求,在振兴东北中突破县域经济这薄弱环节的总体思路是,城乡统筹,推进“三化”。

    1、城乡统筹

    突破县域经济,必须放在振兴东北的总体战略中来思考,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来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调整优化。

    2、推进“三化”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要以工业思维(标准化、优质化)组织市场农业,引导农民区域化种植,培育加工业需要的优质农产品,使农业成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培育工农一体的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与农民签定订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以现代服务业中的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科技服务,推进农村产业化。

    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工业,这已成为共识。目前对东北地区县域工业的最大挑战是,我国已告别以前的短缺经济时代,进入商品相对过剩时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期,经济发展面临全球竞争和跨国集团的挑战。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壁垒、资金壁垒、技术壁垒等比过去高很多。加之国家要求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其资金、技术、规模等壁垒也是县域工业难以跨越的。现在的关键是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找到推进工业化的道路。从东北地区资源情况看,首先要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规模,做出品牌,这样才有市场竞争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中医药产业、旅游产业等;适度发展矿产业。而对高加工度的项目、高科技的项目,则要有充分准备,解决缺少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支撑。

    三是城镇化。无论是从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都需要大力推进城镇化。特别是发展县域工业,必须集中布局于工业小区,不能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要树立经营意识,通过经营城镇,聚集生产力要素,提高发展效率。

    (二)县域突破路径选择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我们也可以用数学式来表述:以县域生产总量作分子,以县域人口(特别是农民)作为分母;或者用另外一种表达式:以县域财政收入作分子,以县域财政供养人作为分母。

    分析上述矛盾,我们可以看到,县域经济的矛盾在于:分子太小,分母太大。解决这一数学题思路:一是做大分子,分母不变;二是做大分子,做小分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解决县域发展矛盾的最好路径是:做大分子,做小分母。就是要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做小县域的农民和财政供养人口。这样,就会使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既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也可以减少环境压力,从而符合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三、做大分子,做小分母的路径选择

    (一)做大分子的路径选择

    1、大项目拉动

    这些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生态项目、城镇建设项目、重大生产性项目等。

    由于县域经济实力有限,对于大项目,要以争取国家支持和引进域外资金为主。具体资金渠道有: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产品加工等生产项目、城市设施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域外资金项目;通过全民创业,也可以采取股份化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服务业项目。

    争取域外对大项目投资的具体策略是,需要对本县域进行总体设计和积极营销:通过整体设计,创造概念,以此对外招商。如靖宇县,创造中国矿泉城概念,引进娃哈哈等国内大企业;通化市创造医药城,吸引市内外资金;双辽市打起“草”字旗,引进内蒙古草原兴发。

    2、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的方式有很多。如本地创业、异地创业;生产性创业、劳务性创业等。即,以全民创业的簇群经济为载体的本地创业,走出去到外地去创业,市里与大城市结成联盟,输送通过培训的初中以上年青人就业。

    要学习温州市将全民的创业激情激发出来,形成全民创业的大潮。努力提升整合要素的能力,包括市场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还需要大力提倡能人经济,通过培育能人、兴办企业。

    (二)做小分母的路径选择

    1、精简吃财政饭人员

    现在,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转变,将现有公务员实行三个1/3的精简模式:即,1/3在岗工作、1/3离岗学习、1/3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是,通过党政机关合并办公,只留下必须的少数人守摊,其余都要跑钱和创业。合并乡镇和合并学校,大力精简人员。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委,要人人有经济发展的指标。制定鼓励政策,实行职级、身份、待遇不变政策,鼓励离岗创业。

    2、千方百计减少农民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将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解决农民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具体办法是,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土地向种田好手集中;发展县域工业和服务业,安排农民离开土地就业;政府组织农民搞好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劳务输出。

    推进县域突破,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一要解放思想。抓住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敢于创新。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设计项目、在市场中整合稀缺要素、通过市场来聚集生产要素、培育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网络、注重规模和名牌等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树立创业意识,鼓励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树立规则意识,遵守WTO规则,执行产品国际标准。二要干部带头。考察县级领导干部的能力,一看领导干部是否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和驾驶改革的能力。二看领导干部发展经济、创业的能力。促进发展是第一位工作,要坚定不移。看干部是否了解国内外各种机遇,了解相关市的发展思路及策略,了解国内外同业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学会整合全球资源。领导干部都要学会跑资金、跑政策、跑项目、跑组织农民到城市就业。三看领导干部实干兴邦的实效。应当主要考核人均指标,包括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等。把干部的兴奋点引向做大经济总量和减少农民和财政供养人口上,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