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郁,女,21岁,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她所在的中文系也叫财经新闻系,以财经类新闻为主要学习对象。因为是新增加的专业,全系只有一个班,共40人左右。
在外人看来,小郁的学校和专业都算不错,有名气,热门。按照惯例,每年的11月份,都会有企业进驻学校要人。但2002年,惯例的日子早过了,还没有公司到学校招人。学生们纷纷着起急来,开始了求职之路。小郁在大三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社会活动,在求职问题上应该说比别的埋头读书的同学更有自己的优势。但求职一开始,她也觉得茫然无措。在没有目标地投放了近百份简历后几乎颗粒无收,就在感到绝望的时候,学校就业指导处给小郁们每人发了一张人才招聘会的门票。
小郁那天因为把票弄丢了,只好又排了半天的队,再花上10块钱又买了一张。“那场面简直太可怕了,人很多,很吵,谁也听不见谁,谁也看不见谁”。小郁回忆起这场招聘会的经历,有点心有余悸的感觉。而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在拥挤的人群中,根本无法表现自己。”在排队中,小郁几次被汹涌而来的人潮挤出队伍,其中多数是男生。小郁觉得很气愤“男生们简直连一点风度也没有了,加塞,挤人,甚至还有一个男生因为排队当场和另一个女生吵起架来”。然而,令小郁感到最可怕的是,招聘会没有几家可心的单位,稍稍看上眼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递上自己的简历,基本上就没有下文了。小郁甚至觉得对方看都不会看就会把自己的简历扔在一边。这次招聘会,是小郁的第一次经历。
自那以后,小郁又经历了若干次类似的行为——“我已经习惯了20块钱的快餐的气味,已经习惯了挤着公共汽车奔波于展览馆等若干场所。我习惯了看和我一样大的学生奔波在人潮中。辛辛苦苦大学四年,就为了今天的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