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资金短缺的状况。可是,在中国金融机构中却出现了很反常的现象:自从1998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大超过了各项贷款的数量,有钱贷不出去,存差越来越高。银行里面“钱满为患”,似乎资金也出现了过剩现象。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资料中可见,在1993年和1994年,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小于贷款数量。这一数字反映出来当时经济高速增长时资金短缺的事实。在1993年和1994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89亿和432亿美元[1]。在这段时期内,不仅本国的资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外资也发挥了正常的作用。
表1 金融机构的存差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 存差 存差占存款余额的比例
1993 29627 32943 -3316 -10.1%
1994 40472 40810 -338 -0.8%
1995 53862 50538 3324 6.6%
1996 68572 61152 7420 12.1%
1997 82390 74914 7476 10.0%
1998 95697 86524 9173 10.6%
1999 108778 93734 15044 16.0%
2000 123804 99371 24433 24.6%
2001 143617 112314 31303 27.9%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2-2,以及计算结果
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中国的存贷款结构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1993年以来,存款增长速度始终高于贷款增长速度,使金融机构的存差总量急剧上升。在2001年底已经达到31303亿元(见上表)。2002年上半年存差又增加了6000亿,累计存差接近37000亿元。[2]
是不是中国已经出现了资金过剩的现象?目前,还很少有人作出这样的判断。在2001年,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中国依然是引入外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有可能突破500亿美元。[3]外资持续流入说明中国不仅需要投资而且还有着很好的投资项目,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外资流入的现象。
如果说中国已经资金过剩,又如何解释地下非法金融屡禁不止的现象?据报道,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福建和广东地下金融市场资金“暗流”惊人。民间“地下钱庄”、“标会”死灰复燃。高利贷的利率甚至超过了20%。[4]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家用电器确实出现了过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高价倒卖家用电器的黑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中国都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银行存差节节上升,银行里有的是钱,自然没有流动性问题。银行巴不得你把钱拿走。高额存差提高了金融系统的稳健程度。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然而,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个限度。如果存差太高,则明显地降低了金融系统的效率。银行存差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2) 备付金的留存;
(3) 同业往来;
(4) 归还借款;
(5) 有价证券及投资;
(6) 亏损占用;
(7) 基层银行上存给上级行,各商业银行则上存给中国人民银行。
在这些用途当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是比较稳定的。备付金的留存和同业往来也不会在宏观上出现很大的波动。对于某一个银行来说,归还借款会影响其存差,但是作为全国的金融体系来说,由于对外资金来往的比例并不高,在国内,这家银行归还给那家银行,或者商业银行归还给中央银行,这家增了,那家减了,都不会影响整体的存差变化。因此,前四项不足以解释存差迅速上升的原因。
第五项,在西方各国购买有价证券或投资是银行业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业务。自从美国在1999年正式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之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约占全美商业 银行资产的90%。欧盟一些成员国的金融业一体化程度大大超过美国。利用存差资金进行投资已经成了西方金融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西方各国的银行的负债和资产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有人认为,美国的存差几乎存款总额的50%,和美国相比,我们的存差才30%左右,问题并不严重。[5]这种说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美国的银行业早已完成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金融创新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理财方式。在银行中的存差很容易就转化为投资。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中除去必要的准备金之外,很少有钱闲置。因此,美国金融机构存差的含义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拿美国、香港等地银行存差较高来解释问题,会产生很明显的误导。中国目前还实行着严格的分业经营。严禁银行的资金流入股市。银行中的存差资金多被用来购买国债。好在前几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地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存差资金被政府借用了,资金浪费现象还不算太严重。可是,这种状态却不能长期继续下去。由于目前国债的负担已经比较重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化。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存差可就真的被压进了银行的箱底。虽然我们的存差还不到30%,实际上我们金融体系对资源的浪费不知道比美国严重了多少倍。
有人解释说,存差迅速上升的原因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被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使得国有银行获得了大量资金。这种“剥离”本身就存在疑问。假定现在成立一家资产公司,宣布把某家银行5000亿不良资产“剥离”过去了。是不是这家银行的帐面上就突然增加了5000亿的存款?或者是否这家银行的负债就少了5000亿?按照一般规律,如果资产管理公司能够追回来30%的不良贷款就算很成功了。财政部只给了每家资产管理公司100亿的家当,让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处理这个窟窿?到底“钱”在哪里?除非最终由财政部发行国债,让资产管理公司来背着不良贷款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至于说,国有银行的存差是由于“剥离”不良资产的结果,说到底,只不过是在玩弄数字游戏而已。
第七项,如果把存差上缴给上级银行,最终缴给中央银行,下级银行确实可以减少、甚至消灭存差,但是这个存差全跑到央行账上去了。央行拿了这些钱,除了买国债之外还能干些什么?我们读到的数字是全国金融系统的统计数字,恰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好的一方面,当前在银行中出现大量存差反映了金融体系追求稳健,金融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掩盖其另外一个方面:金融机构的结构性扭曲。就好比是,一方面,稻田里旱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水库里的水快要溢过了坝顶。显然,这个水库的闸门或者水渠出了问题,需要赶紧修理、疏通。中国金融业的问题症结在于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向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贷款的渠道。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了金融行业老大难问题。要解决存差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来研究国有银行体制上的扭曲,深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迅速开放具有社区性质的民营银行。如果不从金融机构的所有制和治理结构上下工夫,仅仅靠修修补补,成立几个中小企业贷款办公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银行存差过多主要有两个害处。首先,存差将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甚至导致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亏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在2002年3月底,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有13%放在中央银行。其中包括5%的法定准备金,7.3%的超额准备金。按照1.89%的备付金利率来算,央行每年为此支付的利息就达350亿。[6]
当前,银行存差大部分被用来购买国债。2001年12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召标方式发行75亿一年金融债券。各家银行争相购买。最后中标的利率只有2.11%。居民在银行中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25%。[7]也就是说,银行用较高的利率从居民手中吸收了存款,然后用较低的利率借给了财政,倒贴0.14%。为什么银行要作赔本生意?道理很简单,银行的资金贷不出去。所以,他们宁肯赔0.14%,也比放在手里干赔2.25%要好一些。如果考虑到银行本身的运行成本,那么他们赔的就更多了。
在西方各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中间业务,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造的利润非常微薄,69%左右的利润来源于存贷差。例如,利息收入占工商银行总收入的70%,占农业银行的80%。[8]以6个月贷款为例,银行给存钱的老百姓1.89%,贷款利率5.04%。中间利差为3.15%。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银行吸收存款100亿元,全部贷了出去,那么毛利润是3.15亿元。假定银行成本为2亿元,扣除成本之后银行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如果银行有10亿资金没有贷出去,那么净利润就下降为0.646亿。如果有20亿没有贷出去,那么净利润只剩下0.142亿了。也就是说,只要有20%以上的资金没有贷出去,那么银行就要亏损了。
表2 存差对金融机构利润的影响
贷出 未贷出 毛利润 净利润
100 0 3.15 1.15
90 10 2.646 0.646
80 20 2.142 0.142
70 30 1.638 -0.362
60 40 1.134 -0.866
50 50 0.630 -1.370
40 60 0.126 -1.874
30 70 -0.378 -2.378
20 80 -0.882 -2.882
10 90 -1.386 -3.386
0 100 -1.890 -3.890
当然,银行实际运作的情况要比这个例子更复杂。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如果银行吸收了存款,却又不能贷出去,那么银行的利润非下降不可。存差越高,银行利润越低。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在2001年底银行存差已经超过了27.9%。根据中国银行刘明康披露,工商银行在2000年的资产利润率为0.13%,农业银行为0.01%,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为0.14%。[9]如果银行存差继续增加的话,且不知我们的金融机构还有多少利润?
其次,存差过高不仅严重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存差过高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村得不到必要资金支持,其机会成本非常大。一般说来,如果向制造业投资10万元左右可以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向服务业投资只要3万元就可以创造一个就业机会。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除了几百万下岗工人之外,在农村中大约还有2亿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出路。假定金融机构能够拿出10000亿资金投入制造业或服务业的话,起码可以创造大约3000万就业机会,大大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可是,这些资金却躺在金融机构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显然,这是对金融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在缺乏资金的经济中居然出现了积压资金的怪现象,这种结构性的扭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第637页。
[2]在2002年6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为15.8万亿,各项贷款总额为12.1万亿。参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25日。
[3] 参见《人民日报》,2002年8月28日。
[4] 参见《广州日报》,2002年5月14日和《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月13日。
[5] 参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25日。
[6]此外,股份制银行超额储备率为11.9%,城市商业银行为3.6%。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7月29日。
[7] 参见《中国经济时报》, “关注3万亿元存差两面说”,2002年7月25日。
[8] 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7月29日。
[9]同期花旗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是1.5%,汇丰银行是1.77%。盈利能力比我们的国有银行高十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