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迷城:古井下掩藏两千年的秘密

国学2006-03-27 00:00:00未知

        两千多年前一个杀机四伏的夜晚,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偏远的城池之内,弥漫着一片不祥的寂静。官吏们枕戈待旦,困守着一座孤城。后来发生的一切,最终将这座神秘的城池连同一个巨大的秘密推入了历史的迷雾之中。
1996年的一天,位于湘西的酉水河被连绵的雨水笼罩。河面上,一艘渔船正逆流而上,驶向中游的里耶镇。傍晚,船到达里耶,但是,有一位客人并没有立即上岸,而是让船沿着靠近镇子的河岸边来回游弋,看样子是在寻找着什么。
雨渐渐停了,岸边的镇子里如往常一样平静。里耶是酉水河边一个有名的地方,曾经的繁华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古老的街道常常使初到此地的人恍若隔世。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而从容的日子。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身边熟悉的一切,即将因为一个神秘客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这个人叫龙京沙,作为湘西自治州的田野考古专家,多年以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湘西。而龙京沙这次来到里耶,起因,正是源于一个困扰他多年的谜团。
里耶盆地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武陵山脉之中,一条叫酉水的大河穿山而过,静静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北面高耸的八面山将这里与巴蜀的广阔平原彻底阻隔。在武陵山区,像里耶这样开阔的山间盆地并不多见。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在河边的人们始终和外界保持着某种距离。对于山外的人来说,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总显得扑朔迷离。
1989年,里耶镇的几个泥瓦匠在附近一个叫麦茶的地方取土时,意外的挖出了一批陶器和青铜兵器,随后到来的考古队就地发掘,很快清理出了五十多座战国时代的古墓。当年的发掘在地表留下一个巨大的深坑,也给旁边这座小镇留下了一个身世之谜。不久,龙京沙在麦茶的调查再次取得进展,又有上百座战国时期的墓葬被探明。而且,从大量出土的器物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楚系文化的特征,毫无疑问,这里曾经居住过数量庞大的楚人。站在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巨大坟场当中,龙京沙似乎能够感到阵阵寒意,但此时此刻,他必须面对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安息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的居住之所到底在哪里呢。如此集中的庞大墓葬,很可能意味着不远处一座城池的存在。
但是,对周边的调查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墓葬中出土的那些战国时代的器皿和闪亮的铜剑,似乎正在明确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某个遥远年代的一片乐土。
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被规模空前的兼并战争所主宰。在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当中,秦国和楚国是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两股力量。秦人从西北草原渐渐壮大,势力一直延伸到成都平原,他们武器精良,作战勇猛,令对手胆寒。楚国则占据着中原以及江南的广大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因此,秦楚争霸贯穿了整个战国时代,这场争夺也最终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从清朝嘉庆年间修订的龙山县志中可以看到,里耶在战国时代就隶属于楚国的黔中郡,这也完全印证了龙京沙在麦茶古墓中的发现。不仅如此,县志当中还记载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秦人曾经两度征服黔中郡,最终,秦始皇在消灭了楚国这个强大对手之后,将黔中郡纳入了统一的帝国版图。无独有偶,《史记》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楚国的国师苏秦由于看到从乌江至酉水的通道是畅通的,因此担心已经占据巴蜀的秦人会从背后夹击楚国。
苏秦的担心最终变成了残酷的现实。两千多年以前,当楚国的大军在中原战场上与秦军主力奋力厮杀的时候,另外一支秦军却悄悄从巴蜀沿水路潜入楚国的后方。按照专家的论证,当年的秦军首先从涪陵沿乌江而上,再经过一段陆路,转道酉水,沿河而下直达沅水,最后长驱直入楚国的洞庭湖地区。在这个过程中,酉水河畔的里耶恰恰是秦军的一个必经之地,那么,当秦军突然出现在这个楚人聚居之地的时候,他们是否看到了一座城池呢?
但是,麦茶古墓中出土的很多器物,仍然无法确切断代,考古专家们感到现在就下结论也许还为时过早。这时,向酉水河上游展开调查的龙京沙却有了意外收获。这天,当考古队的船来到距离麦茶墓群一点五公里外的大板附近时,岸边一座座凸起的巨大台地,突然引起了龙京沙的注意。不久,在酉水流域的地图上,又增加了两座巨大的墓葬群。加上先前发现的麦茶古墓群,三座墓群遥相呼应,成品字形分布在酉水河两岸。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巨大的墓葬中分别埋葬着几个不同时期的人群。这一切都不能不使龙京沙强烈的感觉到,在里耶盆地这些巨大的墓葬群的附近,极有可能存在过一座城池。然而,在此之前展开的所有调查没有提供半点关于城的信息,而大量聚集的墓葬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里耶周围,这一切似乎正在冥冥之中,为龙京沙指引着那座城的方向。
经过对里耶附近的反复踏勘,龙京沙在里耶小学附近有了重要发现,他看到,一些散落在岸边地层中的陶片,正是两千多年前某座巨大建筑上的瓦。继续追踪,护城河与城墙的痕迹一一出现。
但是1996年的这次调查在刚刚出现转机之后,便戛然而止。但从此以后,龙京沙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他的头脑中时常出现里耶小学周围的古老池塘,被老百姓当作废铁的青铜兵器,还有那些来历不明的巨大瓦片。考古队的悄然离去带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系列对古城的猜测也都随着调查的结束陷入沉默。但是,就连龙京沙自己也没有料到,一个震惊中外的大发现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
2002年春天,千年不变的酉水河被一座巨大的水利工程唤醒。里耶镇临河的一段将与上游一样,成为连绵百里的巨大堤坝的一部分,而龙京沙六年前发现古城线索的地方,刚好将被埋入大坝的下方。这件事引起了文物部门的警觉,考古队再次来到里耶,这一次龙京沙将彻底解开一个困扰他多年的谜题。但是,由于工期紧迫,留给考古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天,一名考古队员来到探方中准备向下清理地层。突然,土的颜色起了变化,在原来厚厚的黄土之下,出现了深色的青膏泥,这本来并不奇怪,但反常的是,青膏泥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一变化立刻起了龙京沙的注意,他知道,青膏泥是湘西很常见的一种土质,但是它往往有规律地自然分布,在大量黄土之下突然出现,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
 

接下来,大量的古代垃圾从厚厚的淤泥之下被清理出来。龙京沙仔细地记录着每一样东西,这大都是一些破碎的陶罐和瓦。经过反复确认,这些垃圾的特征从汉代一直延续到了宋代,这足以证明此地一直有人居住。
随着发掘的深入,灰坑下方的堆积物越来越多,不久,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当人们将厚厚的清膏泥清理出去时,坑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正方形木框。一时间各种离奇的猜测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几天之后,这个巨大的方框已经深入地下达到四米,这时,人们终于发现,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口前所未见的大井。井下的淤泥被不断清空,井的深度也在逐步增加。考古队员必须将蜡烛带入井下进行照明,但是随着井越来越深,潮湿闷热的井底氧气不足,蜡烛在井下过不了多久,就再也无法点燃。于是,在下井工作之前,考古队员必须先将一个灯泡送到井下。这样,漆黑一团的井底才渐渐有了一丝生气。
一个新的问题紧接着出现了,像这样一口大井在当时绝非一般百姓所能建造,而且,在距离河岸很近的城内建造如此巨大的水井,足见当时的决策者对城内的水源格外重视。既然是这样,这口水井又为什么会突然在短时间内填入大量的垃圾和杂物,遭到彻底废弃呢?种种疑问背后似乎正暗藏着这座古城的玄机这些天来,古城其他地方的工作都已接近尾声,但是1号井下的出土物仍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大量淤泥和古代的垃圾,井下距最上层地表已接近九米。运上地面的淤泥和遗物数以吨计,支撑井壁的木头也有十来层之多,漆黑的井壁耸立在考古队员的上方,使人不寒而栗,每向下掘进一层,危险也就逼近一大步。缺氧开始成为井下的人最大威胁,一条鼓风机管道紧接着也被投入井中,即便这样,在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腐烂气味的井下,考古队员也无法坚持很长时间。
2002年6月3日,龙京沙继续下井工作,而井下的堆积物仍旧看不出什么变化,看来这一天,又将是一个漫长而乏味的日子。突然,从井上传来一个工作人员急促的声音,让龙京沙吃了一惊。
井上面的人告诉他有字!发现文字了!

 

龙京沙迅速向井上爬去。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考古人,他十分清楚在这样一口井下出现文字将意味着什么。也许,这座古城的真正主人即将出现了。此刻,是2002年6月3日,上午9点。
一枚长不足十公分,宽不到一点五公分的竹简残片,简上的文字已经超越了龙京沙的经验。古文献专家张春龙赶到现场,他一眼认出这是一没写有楚国文字的简。
更多的答案也许就在井下,但此时的考古队长龙京沙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一号井深度接近10米。由于两千多年以来,古井当中始终有淤泥填充,保持着内外压力的平衡,而这些天来的发掘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不祥之兆。井下的工作人员一面加固支撑,一面急切地期待着新的发现。但一切又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井下依旧是裹在淤泥中的残破陶器和生活垃圾,任凭地面的工作人员反复筛选,再没有一枚简牍的影子。由于发掘期限临近,工地上的气氛开始变得沉重起来。
2002年6月8日,龙京沙再次冒险下井。此时,下方的井壁果然已经出现渗漏,两千多年前的木板在十字形支撑的帮助下顽强地抵抗着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谁也不知道,洪水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冲入井中。现在必须争分夺秒,巨大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步步逼近。终于,当龙京沙小心地揭起一层淤泥时,他的手突然触到了一些规则的木片,很快,堆积物被运上地面进行筛洗。果然,当河水慢慢剥开裹在木片上的淤泥之后,人们再次看到了来自井下的文字。
当井下的简牍不断出现在面前时,张春龙陷入了巨大的震惊和疑惑之中。因为,这些简牍上居然明确地用古隶书写着秦代的日期,这无疑是秦代的简牍。那么,这一切就与前几天出现的楚简形成了一个时间上的奇怪误区。
从2002年6月8日,里耶古城一号井中发现秦简开始,到6月中旬的短短十来天时间,运上地面的秦简已经达到上万枚。数量远远超出之前的发现总和。而且,井下的考古队员依然没有看见井底。
井上,年轻的古文献专家张春龙用毛笔小心地蘸着蒸馏水一点点洗去简上的淤泥,两千多年前留下的墨迹清晰地显现出来。而这一次令他更为震惊,出现在眼前的这些简牍大多抄写工整,格式规范,用词严谨,具有统一的格式。这分明是某座官署的档案。
秦王政三十二年,在帝国的一座叫迁陵的县城,人们刚刚开始新一天的劳作。一个叫昌的人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作为法律严苛的秦国官吏,昌兢兢业业,十分勤勉。每天,官吏们都要经手大量的公文,这当中有从咸阳中央政府下达的命令,也有其他地方的往来公函和下级乡村递交的信件,按照制度,凡是在此地处理过的文件,都要仔细抄写备份,建立档案,以便查验。负责抄写档案的是一些专门的写手,在每一份档案的最后,都注有他们的名字。
这天,隶属于迁陵县启陵乡的乡长夫正在向自己的上级写一封推荐信,在信中,他提到了乡里缺少一个里长和一名邮差的事。这封信在正月戊寅朔甲午发往县城,送到了昌的面前。
四天后,正月戊寅朔丁酉,夫收到了县长昌的回信,他推荐里长的请求被驳回,更为严重的是,昌回信的口气十分严厉,这令夫感到非常紧张。
夫和昌是服务于秦帝国的两个普通官吏,他们在按部就班地履行着各自的职责。但他们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的公元2002年,年轻的古文献专家张春龙,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从这枚简上,张春龙还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迹象。负责递送这封公文的人,竟然是一个有罪的女人。这在秦代的法律当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秦代的很多邮人平时在驿站旁照常劳作,一旦有重要信件到来便立刻出发。他们的足迹编织成维系帝国统一的严密网络,但是,这道铁一般的律令为什么会在遥远的迁陵县出现例外呢?一时间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答案。
大量的简牍还在源源不断涌出一号古井,经过粗略的统计,出土的简牍已经超过两万枚。简牍的内容依然是秦代迁陵县的政府档案,那么,在这座神秘的城池当中,究竟发生过一次怎样的变故,才让如此大量的政府档案出现在这口大井之下呢?终于,张春龙在两千多年前的字迹里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2002年6月23日,就在里耶战国古城发现第一枚简牍的二十天后,人们终于看到了一号古井的全貌。这是一口深达十七米,面积达四平方米的巨大水井,始建年代为战国,在秦朝末期遭到人为废弃。但这口两千多年前的大井,承受住了突然清空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二十多天里,古井上下经历无数险情,幸运的是,考古队员和井下文物最终全部安全回到地面,也许正是先民们精湛的造井技艺和后来者们的巨大勇气共同成就了这个奇迹。出于安全考虑,当考古队长龙京沙最后一个撤离井底之后,井下被注水封闭。这口大井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将一个巨大的秘密一直保守到今天。(闪白简牍资料)经过最终统计,从一号井下共出土秦简三万六千多枚,简上的文字达数十万字,全部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官署档案。而在此之前,各地出土的秦代简牍总数不足三千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简牍上的内容,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关于中国第一个统一时代的鲜活样本。
还有一件事情,让所有参与发掘的人至今感到不安,那就是在古井中最先出现的是十几片来历不明的楚简,在他们的下方才是数量惊人的秦简。这个奇怪的现象至今没有定论。那个将写有楚国文字的竹简抛入井中的人,已经将这个秘密永远带走。
几个月以后,古城的发掘告一段落,嗄酉水河边的水利工程已经竣工,当初那条险些覆盖整个遗址的防护大堤,在酉水河畔划过了一条巨大的弧线,最终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一道永久屏障。而建在古城上的里耶小学即将整体搬迁,深埋地下的古城将全部重见天日。此时,考古队长龙京沙却接到了新的任务,不久前,在里耶上游1.5公里外的大板和魏家寨两地,又连续发现了两座独立的城池遗迹。它们和李耶古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龙京沙来说,酉水河畔这一座座迷城的传奇也许才刚刚开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