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年级第一学期起,同学们在学习中就遇到了分段的问题。什么是分段呢?从一篇文章看,在意思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这样的段落称为结构段,也叫意义段或逻辑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段。
分清结构段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段落是讲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只有分清段落,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提高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分段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单一性原则:就是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密切的段不能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整性原则:就是说,属于一个意思的段要合在一起,不能把它们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贯性原则:就是说,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贯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互相衔接。
给文章分段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在本学期需要掌握的是根据提示分段和使用归并法分段。
怎样根据提示分段呢?读懂全文后,同学们首先要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例如:《劳动最有滋味》一课共有六个自然段:1.讲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2.讲母亲一入冬为挣钱过年就努力劳动。3.讲姐姐和我帮母亲劳动。4.讲全家人忙着筹备过年。5.我们过年高兴是因为所用的钱是我们劳动换来的。6.讲劳动使我们骨头硬,有自信心。7.讲劳动使我们心思细腻。其次,认真思考提示,想一想每个提示的段意里包含着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最后,划分出段落。
[练一练]
请你分析自然段的内容和提示,给《劳动最有滋味》一课分段。
第一段: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包括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我”小时候,为了挣点钱过年,全家人都必须积极劳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全家人忙着筹备过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我”对劳动的体会,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用归并法分段呢?先要对整篇课文有初步印象,然后,读完自然段后,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最后,把联系紧密的自然段归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独立成段。
[练一练]
补盆
下午放学刚到家,妈妈就拿着瓷盆对我说:“小明,把这个破盆拿到修理部补一补。”
我拿起盆一看,一大一小两个窟窿透了光,不就是破两个眼吗?堵上不就行了?可用什么方法堵呢?老师在劳动课上教过的补瓷碗的方法能行吗……我正在琢磨,只听妈妈催促我:“还不快去,愣着干什么!”我连忙说:“我在想自己补呢。”妈妈风趣地说:“好哇,看你有多大本事!”我马上认真地说:“好,我补给你瞧瞧。”
我拿着盆回到屋里,找出劳动笔记本,仔细地看起来。“……塑料绳燃烧后余下的粘液凝固后,可以把碗洞堵严。……”对!就用这个方法。
我找来一段塑料绳,把一头捻细,从盆的大眼里空过去,使盆内外各露一截,然后小心翼翼地点着火,塑料绳烧着后变得又热又粘,粘夜慢慢聚集在一起,我赶快用手垫上破布里外使劲往眼里按。过一会儿松开手一看,粘液凝固后把眼牢牢堵住了。我高兴极了,又赶快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个小眼儿补得结结实实。
哈,成功了!我兴奋地大声叫:“补好了,补好了!”
妈妈走过来,看了好半天,又往盆里盛了水,果然一点儿都不漏,这才满心欢喜地说:“我儿子还真不简单!”我自豪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
认真阅读全文,然后看看下面哪种分段方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并说说对错的原因。
第一种:( )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5自然段;第三段:第6 自然段。
第二种:( )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5自然段;第三段:第6自然段。
第三种:( )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4自然段,第三段:第5、6 自然段。
第四种:( )
第一段:第1~3自然段;第二段:第4、5自然段;第三段:第6 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