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与素质教育

语言教育2006-09-09 14:48:56未知


【 作 者】张晶/李晓菊/张彦云
【内容提要】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向师范教育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要求。为了使师范教育能更好地配合素质教育的落实,针对师范院校学生、中小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师范教育的改革意见,使其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关 键 词】师范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措施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65;G40-0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554(1999)-03-0027-06
  目前以推动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在全国普遍展开,人们也早已关注到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向师范教育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整个基础教育全面提高的师范教育带入21世纪,是当今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那么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呢?我们认为除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师范生的培养。国家教委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必须把师范教育放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战略措施,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我国对师范教育采取优先发展的重要决策,正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和实施。
  鉴于此,我们在师专学生、在职中学(主要是初中)教师和初中学生中间就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问题,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师范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调查情况及简要分析
  (一)师专学生的素质现状。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工作母机,为中小学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师资。目前师范院校的学生状态如何?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否承担素质教育的重任?笔者曾对在校的1000多名师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座谈。
  1.政治素质方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学生在“德”的方面的发展,学生政治上是否积极要求进步,自觉地用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他们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前提。就这个问题,重点调查了学生对入党的态度。在“上大学期间你想入党吗?”这个问题上,73%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15.1%的学生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11.9%的学生回答是否定的。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至于入党动机,有的说:“党组织是伟大的,入党光荣;有的回答入党使自己更有价值;还有的人直接回答,入党对以后工作有好处等等。我们感到师专学生大多数能够要求入党,积极向上,主流是好的。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在此问题上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功利思想,需要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德的工作方面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师专的学生反映出一些问题:(1)“你对学习成绩的看法?”62%的学生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努力达到优秀,表示在校期间多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也有30.6%的学生回答“60分万岁”“及格就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怕考试不及格,没有学生认为读书无用。(2)“你想达到的文化程度?”只有5.04%的学生回答“专科”,56.1%的学生回答“本科”,15.7%的学生要达到研究生程度。从这里看到他们大多数不满足于专科层次,目前,很多在校生报考了本科自学考试,选修第二专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学生们已经意识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向,也是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知识的基础。(3)上课出勤和听讲情况。40.5%的学生能够坚持全勤,57.6%的学生偶尔缺勤但能请假,还有2.1%的学生缺勤从不请假。课上听讲情况,有45.4%的学生无论什么课,只要教师讲的精彩就认真听,32%的学生所有课都听,还有极少数学生什么课都不认真听。这里反映的问题与师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讲课质量和效果。
  3.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大学以后每周课时减少,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们干什么呢?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看专业书、课外书(包括与专业有关的参考书,世界名著,名人传记等)。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出现了打游戏机、打扑克、吸烟、喝酒等现象,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在问卷中说自己最大愿望是早点毕业,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加入或正要加入恋爱的行列,以此来弥补课余生活的空虚。这些现象说明,学生们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机会抓紧时间学习和提高。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4.身体素质状况。绝大多数学生身体状况良好,但也有10.7%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甚至很弱,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学习负担过重,无暇顾及身体锻炼;有的由于营养不良造成体质下降。目前坚持自觉锻炼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1.7%,偶尔锻炼的占58.7%,从不锻炼的学生占15.4%。师范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他们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强度和耐力,教育者自身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5.心理方面。在调查中以及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抑郁、焦虑、不善交际等。他们中也有人经常找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咨询,其中自卑情绪存在的比较普通。自卑原因最主要的是一部分学生学师范本非初衷,因此觉得低人一等。尤其男同学更突出一些,这种自卑心理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二)中学教师的素质现状。根据我们对500名初中在职教师的调查,85%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将在教育战线继续耕耘至少20年的时间。中小学生的素质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那么这些在职的教师目前现状如何呢?
  首先我们了解了在职教师们对职业的看法,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占47%,而50%以上对教师工作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教师工作辛苦,任务重,心理压力大,而且地位低,待遇低,另外,教学条件差,没有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其次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上看,目前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是好的,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甘于寂寞,无私奉献,以自身的言行为学生、为社会做出了良好榜样。但是,目前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个别教师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对工作不能尽职尽责,对学生不负责任,混日子;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知识当作商品出卖,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乱收费,乱罚款;有的热衷于到校外去捞外块而忽视学校的校规校纪。
  另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反映,有些教师知识贫乏,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到目前为止,还有60%的教师对素质教育不理解,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在教学能力方面,有的教师在研究、分析处理教材方面的能力不强,备课抓不住重点,上课反映不出重点,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差,甚至有的教师不会写教案,不懂教学原则,不会使用教学方法,不会指导学生学习等等。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在职进修学习保证不了,许多教师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却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而当前知识更新快,增长快,学生思想变化大。教师的知识老化,不能掌握前沿知识,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用旧观念教育新形势下的学生,必然会出现新问题。还有就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教育已形成了注重课堂知识灌输的思维定势,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对素质教育中许多新的观念和思想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三)中学生的素质现状。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整体,也是素质教育的承受者和体现者。我们在调查素质现状时,对1164名中学生的素质进行了调查了解,涉及到城、乡中学。
  1.学习负担问题。在对初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习负担过重,学生个人自由活动少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回答“你一天学习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时,每天学习12小时的学生占9%,11小时的占10%,10小时的占25.8%,9小时的占19.6%。由此算来,每天学习9-12小时的学生共占63.4%。用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时间过长,而学生的睡眠和活动时间太少,3.4%的学生能睡10小时,21.6%的学生睡9小时,42.5%的学生睡8小时,24.2%的学生睡7小时。学生一天24小时除了睡眠就是学习,很少有课外活动,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因此,学生们普遍感到很累,压力大,在回答:“你最想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有的学生回答“希望多参加课外活动。”有的学生说:“太累了!”“少留点作业。”甚至还有的说:“老师,再见!”由于课上课下所占用的学习时间过多,其它活动自然减少,如在“你经常看课外书吗?”这一问题上,10.9%的人从来不看,61.3%的人偶尔看,只有27.8%的学生经常看。“每天是否锻炼身体”这一问题的答案。30%的是经常,54.9%的偶尔,5.1%的人从不参加。“是否做家务”,36%的人经常做,60%的人偶尔做,4%的人从不做。从以上调查的数据中看到,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还很远,任务仍很艰巨,学校必须还给学生时间,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成人的“闭锁性”和对同伴的“开放性”。这在调查中也充分显示出来了。他们在选择“你跟谁在一起有愉悦感?”的问题时,83%的选同学,4%的选老师,3.6%的选家长。在回答“你心理有话跟谁说?”这一问题时,选择同学或朋友的占58%,选家长的占8%,选教师的占3.6%,写在纸上的占6.7%,谁也不说的占17.5%。我们考虑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他们有心里话愿意和老师及家长说,那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及素质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初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需要加强。初中教师反映一部分中学生不能听批评的意见,不能克服困难,遇事稍不顺心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有的离家出走,甚至发生轻生现象,都说明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3.初中生与教师的关系及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初中学生绝大多数对教师是尊敬的,但是在前面已提到,只有3.6%的人有心里话对教师讲,只有4%的人跟教师在一起时有愉悦感。这也说明了教师与初中学生交流甚少,互相沟通不够。在回答“你经常得到教师表扬吗?”这一问题时,有69.6%的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只有8%的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而认为与教师关系好的占7.1%,较好的占30.2%,较差的占39.3%,差的占7.9%。由此看出,一些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也有待于师生继续努力。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这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了解的。在问卷中,喜欢“友善交流型”教师的占31.2%,“一视同仁平等型”的占20.4%。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讲民主平等,对学生一视同仁,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回答“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教师”时,79%的学生喜欢外向型的教师,绝大多数喜欢性格开朗,活泼、善交际的教师,而不喜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善交际的教师。在回答“你喜欢哪个年龄层次的教师”时,大约80%以上的学生喜欢中青年教师,这与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富有朝气,思维敏捷,活泼开朗,与中学生的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有很大的关系。初中教师85%是中青年,这正与学生的要求相符合。应该说这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当然,这也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要拥有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要永葆青春。
  二、采取措施,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基础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也需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做全方位的改革。
  (一)转变观念,思想到位
  1.基础教育要强化素质教育的观念。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实施已经有几年了,但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刚刚开始酝酿,有的学校还无动于衷,一些学校领导及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较肤浅,甚至存在偏差,认为素质教育其实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没两样,是换汤不换药,还有的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用学习了,取消考试了。对于这些现象,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举办一些学习班,讲座等,使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从根本上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义?为什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怎样落实素质教育?尤其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使他们主动参与素质教育。在我们的调查中,9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自己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去做,更没考虑过。这种现象说明,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全局性,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
  2.师范教育要更新观念。师范教育要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承担起为素质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培养模式。(1)由原来的“专业型”教育观向“素质型”教育观转变,全面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使他们既精通某一专业,又熟悉其它一些学科的知识,既专又博,改变那种由于培养“专业型”教师,而形成的隔行如隔山的现状。(2)由原来的“学习型”学生观向“学习研究型”转变,师范教育中,传统教育观念就是学生要求进步,遵纪守法,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今天的师范教育仅这些远远不够,素质教育需要“学者型”教师,因此应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研究学习,让学生在学校就与教师共同参与一些科研工作、社会调查,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这样使他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会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由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教学观转变,尽管人们也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师范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思想,导致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单一,学生厌学情绪普遍,教师还是习惯于课堂上满堂灌。因此改变这种传统教学观,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为主导,才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
  (二)师资培养到位
  1.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当前师范院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一些骨干教师不甘于学校的寂寞,纷纷跳槽,下海经商;有一部分中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的待遇不能解决,也没有教学的积极性,教学和科研工作都程度不同的受到影响,师范院校要加强对自身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工作,是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当前对教育者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要培养建设一支质量过硬的教师队伍,对中青年教师要鼓励他们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在职称,住房等方面尽量给他们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一方面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另一方面还要支持和鼓励他们进行科研,提供教改经验,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范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中小学合格师资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2.做好在职中小学教师再培训工作。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提高工作不能忽视,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帮助教师树立敬业精神,提高责任心。(2)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3)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继续教育落实,使教师有机会在岗位上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4)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态,定期举办素质教育理论讲座与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三)课程改革到位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实际来看,我国中小学课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动,基本上是以升学为中心,课程模式以学科课程为中心,而且由于其指令性、造成千校一面,万人一书,“一刀切”的局面,不能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而且课程门类偏多,内容偏难、偏深,实用性偏低,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同时,课程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当,课内外、校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够协调。改革课程结构,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的课程要有针对性,防止内容重复;要有实用性,注意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要有可接受性,使课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199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材改革正是课程改革的体现,同时,小学升入中学取消考试,减轻学生压力,也正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举措。经过逐步改革,将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模式,使基础教育真正做到既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同时又减轻学生负担,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切实使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迎接素质教育的挑战,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范教育课程也应进行改革。1995年国家教委教师司制订了《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里提出课程设置分为六大块;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这个方案突出了师范教育的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加强了教育课程的分量,各师范专科学校如果能积极按此方案进行课程改革,无疑将会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提高广大师范生的素质。
  (四)教育评价措施到位
  1.对基础教育的评价。由于“应试教育”片面地用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教师优劣的标准,形成了对基础教育的负导向和负激励作用,造成学生、教师、校长甚至家长整天为考试成绩或喜或忧,更苦的是学生。在前面对初中学生调查中就显示出初中生学习时间过长,他们已经发生了“少留点作业”“太累了”的呼声,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科学的评价,应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和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1)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应以办学方向,管理体制,领导班子,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及学校环境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制定量性标准。(2)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应从教师的师德,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量性评价,制定出统一标准,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办法,评价应重在过程和对问题的分析、指导,而不是为了追求结果的优劣,要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3)对学生的评价应改变传统的一张考卷定等级的做法,从知识技能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个性特征,身体等多方面去评价,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对师范教育的评价。师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基地,必须在教育评估方面进行改革。(1)对师范生的评价,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对各种考试很紧张,压力很大;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能及格就行,在学校以玩为主,课余无所事事。因此,对师范生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其优劣,应从思想品德、各科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能力、模拟设计教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特别要增设写作能力的评价。这里的写作能力,主要指通过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价,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2)对师范教师的评价,当前对师范教师的评价主要以老教师评课和从学生中反馈得到的结果为评价标准,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标准去评价,对课堂教学创造性设计要求不够,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没有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如:师德方面的育人能力,教学方面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还有开设综合课,选修课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应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标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