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语言教育2005-12-20 14:12:37未知
去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用同样的 量表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是: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 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近年来, 天津等地同行们也得出了十分接近的数据。这些严 肃的科学研究 充分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 的现实,问题的严峻性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再从最近刊登在教育报刊上,教师心理障碍的一些典型个案中也可加深这一印象:去年6月25日,湖南省 邵阳市某校“优秀教师”张志红因不满领导对他班主任工作 的调动,竟然将校长的两个儿子和一位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惨无人道地杀死,最后自焚身亡;北京一位语文教师与学生 发生纠纷,失去理智,一气之下将学生的右耳咬下;某厂子 弟小学的一位临近退休的女教师,因失落难耐,着超短裙。 细高跟鞋,剃寸头、化浓妆,举止娇嗔夸张,目的是以此接近学生,结果适得其反……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 症的占10%以上,而在其它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 由于心理健康知识在大众中尚未普及,致使患神经症的教师大多不被人理解,有的被领导认为是严重的“思想问题”, 甚至被当作是“精神病”来对待,把这些辛勤耕耘的园丁无 情地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二、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1.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 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 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 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 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能适 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 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
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 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 (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他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笔者认为,这个公式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心理健康。
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以上原理,原 因有两条: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 欠佳。
其一,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 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 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 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 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 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 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 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 20%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
在我国教师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心理状况不佳的现 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虽然“科教兴 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来发展 教育事业,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极为艰苦。据报 道,农村教师工资拖欠率达31.5%,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 发放现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 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 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 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我们的教师 怎能忍受得了?
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是造成我国教师心理健医问题的 主要因素。
其二,“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 “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我们调查,教师抗教育 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 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 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 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j中动、行为,表现出 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 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 着消极的自我意象,扮演“红烛”角色:照亮别人,牺牲自 己,他们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 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 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柯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 症状的出现率出)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三、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 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 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 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学生心理健 康发展的需要。 在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廉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 重要作用的除父母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教师,所 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 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有:
其一,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 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 根据我们的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 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 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 “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 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 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 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 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作为政府领导,应该启动 “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健 康咨询室”,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其二,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 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 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据我们的调查,教 师的心理困惑集中在:“当今学生难教”“工作压力过重” “学校管理不当”等方面。 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 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领导要不断提 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 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 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 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最后,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教师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 童,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正确认识自 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学会科学用脑,提高心理活动 的效能;同时,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 工作,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 别人;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 庭责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 兴趣爱好,生活圈子狭窄,不去开拓社交渠道,固步自封, 孤陋寡闻,容易产生压抑、自卑、自负、守旧等不良心理,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衡;被误解,能胸怀 坦荡,克制、容忍。
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与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建 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将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