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减负”是指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并非把学生必要的学习负担通通减去。
误区二:“减负”和家长无关要看到小学生的过重负担有相当一部分是家长施加的。很多家长把孩子获得高分摆在教育的首位。教师不布置作业,家长布置;不发辅导资料,家长大量购买;学校不补习,家长请家教……于是出现在校搞“素质教育”,回家却搞“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有很多家长则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把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使之苦不堪言。
误区三:“减负”后教师轻松了“减负”的出发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从单一的书本教育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和丰富文化知识之中,以保证在课堂上用更少的时间换取更高的教学效益。因此,学生“减负”,教师却“加压”了。
误区四:“减负”只是小学的事小学“减负”,不谈分数了,而高中参加升学考试决定学生命运的仍是分数。如果高考分数不好,又得从初中抓起,而初中又要看小学的基础,又离不开分数。因此,“减负”绝不只是小学的事,它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