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汪华/孔康伟
【作者简介】汪华(1954-),男,湖北大冶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孔康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内容提要】本文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时代需求出发,依据大量的数据,得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高职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高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改革求发展、坚持内涵式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摘 要 题】高等职教
【关 键 词】高职教育/发展观/“跨越式”发展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931X(2003)04-0003-07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通观人类社会,也就是一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整体而言,古人的发展意识也许不象现代人这么明确和自觉,然而对于发展的设计与谋划却是相同的。人类富于思维、充满智慧、憧憬未来,总是为自身发展谋划美好蓝图。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发展到了今天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教育是四大目标之一: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六大报告.)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由目前8年提高到12年,在我国教育史上将出现一次伟大的飞跃。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现。那么,什么是高职教育科学的发展观呢?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一般思想的原则:批判。批判与任何否定或肯定都没有关联,它就是划分边界。边界是一个事物本身的起点和终点。在边界之处,一物与它物相区分,而规定自身。”(注:彭富春.漫游者说[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按照这一思想原则,坚持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在于划分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高等教育发展范畴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代教育体系链条中的高职教育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等等。
一、宏观背景:高职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政策环境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在发展中的地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注: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4-29.)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注:江泽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N].人民日报.1994-6-14.)“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职业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注:十六大报告.)由此,我们明确了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宏观上对人才培养质与量上的要求和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教育发展规划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是中央政府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给高职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任务。《决定》提出:“‘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万名中职毕业生、800多万名高职毕业生。”(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陈至立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必须有很大的发展”。客观上,中职教育的发展必然带动高职教育随之发展。同时,《决定》提出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的4项任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开发服务。(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为高职教育铺就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二是对职教管理体制实行改革。《决定》规定,国家将“逐步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新的管理体制,加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领导和统筹的力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调动了方方面面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目前初步情况看,其一国家加大了职教资金的投入;其二劳动准入制度逐步规范和加强、“双证沟通”工作进入试点、证书培训市场显示出广阔前景,其三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联系进一步加强;其四现代水平的骨干示范院校建设力度加大,其五教育立交桥逐渐贯通,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将得到发展。
2、人口基本状况与预测
根据2001年人口测算,我国总人口约为12.76亿,其中文盲约占8%、小学约占36%、初中约占38%、高中约占12%、大专以上约占6%。
——约在2030—2035年之间,全国人口将出现历史最高峰16亿。
——入学人口预测: 单位:万人
年份 2008 2022 2033 2050
入学人口 12000 9000 近10000 8500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10 2020
毛入学率 14% 约15% 15%以上 22-24% 35-40%
注:1995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为22%。
从人口运行的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加入WTO的影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教育趋向国际化。这种变化已经给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带来了几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变化。就是教育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能够把握国际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全球化、国际化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内容、教育方法都要相应改变。二是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更高。总体讲,教育供求数量上的矛盾有所缓解,但质量上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个形势是很严峻的。三是抢占教育市场份额的竞争更趋激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竞争与争夺不只限于国内,而是国际间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部分教育市场对外开放,国际教育资本随之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当然我们也可以、也应该走出去,但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不具备显在优势,这就更加增强了竞争和发展的严酷性。
4、科技挑战
世界科技正在进行新的革命,出现了新的重大突破,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新的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很明显的,基因工程、纳米技术、IT技术等重大技术的突破,一方面必然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突出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必须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引进科技革命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在现场教学中使用新的解释模式,而不必使学生负担许多过时而不必要的知识。二是对信息的处理。当今社会受良好教育的标志不再是占有知识的多少,而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习得,将分析,评估等思维能力和有关技能的养成作为良好教育的标志。三是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课程发展迅猛。如美国,已有两千多所院校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占整个美国高校数的50%,这其中有60%的院校开设了5.4万门网络课程,主要集中在外语、工商管理、金融、会计等专业,占网络课程总数的70%。(注:岑建君.中国教育报.2002-1-18(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急于开拓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进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网络课程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缓解和弥补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和资源不足。
5、高等教育大众化驱动
我国高等教育趋向集约化、交叉化、综合化。所谓集约化是指质的方面,主要是国家级重点院校以更高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所谓交叉化和综合化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的交叉、综合,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发展,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一是教育种类的交叉、综合,主要表现为师范类院校向综合院校发展,普通院校向职业技术教育渗透。这一崭新局面的出现,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发展的结果,也是二十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带来的新气象,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大发展的开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其间高职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个高等教育中撑起了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初步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214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66.96%;在校生454.51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9.96%。”(注:朱振国.高职高专路在何方[N].光明日报,2002-1-24(B2).)另据中国教育报2002年11月1日1版报道:“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迅速,到2001年年底总数已达1314所,仅2001年就增加202所”。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戏还在后头。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职教育必然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以湖北省为例,“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途径和主要形式,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基础,新增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发展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35万人左右(目前在校生规模15万人)。重点建设10所职院,建设一批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探索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注: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决定)
二、时代需求:局职发展的根本动因
1999年4月26日至30日在汉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明确了“技术与职业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组成部分,应在新时代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是实现和平文化与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国际公民的有效手段。”(注:刘京辉.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1、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趋势
创立于中世纪的大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他深深地根植于各自所处的国家之中。起初,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并为少数关键性行业提供训练,同时大学还具备重要的政治功能。现代大学在为日益增多的各类专业训练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809年由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Humboldt)倡议建立的柏林大学是以后研究型大学的开始。在19世纪中叶,统一伊始的德国利用大学进行国家建设,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承担了以国家发展和工业化为目标的科学研究职责。与德意志大学不同,美国高等教育以特有的实用主义精神走出了一条极具本土风格的办学道路。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摩雷尔土地捐赠法”,以威斯康辛大学为代表的社区大学(学院)不再把高等学校看成是学术的“圣殿”和文化的“象牙塔”,而是强调大学的社区服务性功能。
自二次大战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1975年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到了在工业化国家中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再到普及型高等教育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高等学校招收了30%左右的适龄青年入学,而欧洲国家大都不到5%;到了60年代,欧洲国家有5%或更多青年入学;到1970年瑞典的高等学校入学率为24%、法国为17%、而美国此时为50%,接近普及型水平;到90年代,大多数欧洲国家入学率为30%以上,而美国也增长了几个百分点。(注:PhilipGAltbach.将凯译.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由此得知,高等教育的扩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这种扩充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扩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扩充的原因有许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核心因素是现代社会和经济日益复杂化,从而需要更多受过高级训练的劳动力。
——高等院校为当代社会中的许多角色和职业提供考试和学历证书。
——大学作为考试机构的作用在扩大。
——当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类人群都有这种需求,即意识到学历对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注:PhilipGAltbach.将凯译.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20年中,职业化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趋势。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大学课程应当为各种日益复杂化的职业提供相关训练。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工业部门力图将它们所需的技能反映到课程中去。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是为几乎所有职业提供人员训练的最重要的机构,他的地位会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得到加强。
2、经济腾飞的有力武器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20世纪末,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公布,在参评的47个国家中,中国的综合排名从1998年的24位下降为2000年的31位。世界经济论坛(WEF)在《200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在参评的59个国家中,中国从1998年的28位下降到41位,其中与教育相关的排名更是明显靠后。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国家竞争力遇到挑战时,大多从教育开始反思。当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发射载人航天器时,美国在1959年出台了《国防教育法》;当80年代日本产品大量挤占美国市场时,从里根到小布什连续发布关于教育的报告,第一份题为《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东亚其它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被称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的某些行业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但生产者大多是民工,技术工人不仅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而且知识重心偏低。在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企业产品大都以出口为主或者占据国内高端市场的较大份额,他们跟踪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技术与设备更新的周期极短。以服装纺织为例。设备更新周期约为5年。在信息类、家电类、精细化工类企业中技术更新更是迅速,高级技术工人在这些变化中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显得弥足珍贵。而且有数据表明,产品的合格率与生产者的职业训练直接相关。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突破性发展为核心和广泛应用为基础,带动一大批中、低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全面社会经济生活。高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但不是知识经济的全部。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及其就业的比重仍然较低,相反,绝大部分产业和就业仍集中在中低技术产业领域。知识经济的发展,既需要高科技开发人才,还需要大量技术熟练的富于生产和工艺创新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实际操作人才。因此,以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职教育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OECD关于知识的分类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know-what)、原理性知识(know-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和社会性知识(know-who)四大类,其中,技能性知识和社会性知识必须通过专门化的职业教育和训练来获得。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知识的物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的物化联系着研发和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较高工艺水平和加工能力的生产者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他们是最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者、实现者。重视高职教育,重视高职学生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注:PhilipGAltbach.将凯译.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联合国把工业发展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1、工业化2、后工业化四个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中国将处于从工业化1向工业化2迈进的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和技术工人。即使在发达国家,近年来也出现了在高等教育之后接受职业训练的新趋势。这一切充分表明了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注:十六大报告)是我国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如果保持GDP每年增长7%,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万亿美元。要达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4万亿美元,GDP每年增长要达到8.3%。这时我国经济总量将居世界第三位。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到2010年城镇人口的恩格尔系数<30%,达到富裕的小康;农村人口恩格尔系数<40%,同时,城镇人口每年增加1%。
我们要以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加快实现现代化。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高级蓝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此前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使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战略选择有其必然性,但也极具挑战性。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以制造业的产值来比较,2001年东亚地区制造业产值中国占16%,日本占54%,国内制造业的产值只占日本的1/3弱。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德国的1/45,日本的1/40,美国的1/35。每100美元产值所消耗的煤,我国分别是上述国家的3倍、6倍和8倍。究其根本原因是技术含量和技术工人的数量的缺乏。
2002年9月23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紧急出台劳社部发[2002]18号文《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2002年10月初工程头号项目“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紧急启动,要求从2002年至2005年争取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在技术工人中比重提高3-5%。其中中青年高级技工比重达30%左右。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据全国81个城市2002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调查,制造业是用人单位需求最大的三个行业之一,占总需求的22.5%,比2001年同期上升6.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求人倍率最大,为1.31;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倍率都是1.13;高级技师倍率为1.08。技师需求倍率比去年上升55%。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共1.4亿。高等级技术工人仅占3.5%。照此估算,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队伍40%的比例,还短缺高级技工5110万,即使按“十五”规划的要求仍短缺2300多万人。(注:唐大勇.高等蓝领短缺,国家紧急应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2-10-14.)
4、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模式定为“一个基本优先目标”。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2001年日内瓦全球就业论坛认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手段。”就业是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据2001年统计,在我国12.76亿人口中,劳动力为8.80亿,城乡就业人口为7.30亿。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681万,占城镇劳动力的3.6%,若纳入下岗职工约占7%;农村失业人口7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在下岗职工中亏损和停产企业职工占90%、下岗3年(长期失业)占51%、初中学历以下占40%、"4050"人员占40%。同时,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800万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01年家庭收入下降原因92.1%是因为下岗,下岗职工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75.2%。中国未来5-10年最大的风险不是金融危机而是就业。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建议宏观经济政策的新目标由“增长优先”变为“就业优先”。(注:汤敏.宏观政策新目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2-13.)
一方面,全国有大约2亿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熟练的技术工人极其匮乏,这对我国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强烈的负面影响。高职教育应扩大规模,提高学龄人口的入学率,给未来的劳动力以充分的职业训练和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失业、下岗人员,高等职业学校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充分地承担职业培训甚至就业指导任务。高职教育可以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以及多元化办学形式,减少下岗、失业人口,推迟就业年龄、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等。职业训练可以增加劳动者的自信心,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通过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拉动内需,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开放的、柔性的,并且是以人为本的;不仅向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在职的、失业的以及处于边缘境地的群体提供培训与再培训”。(注:刘京辉.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最根本的贫困”,教育有社会分层的作用。教育不仅影响个体发展,还因为教育分层带来的收入分层和其它隐性分层会加剧社会矛盾。事实上,群众有接受高等教育强烈的愿望。从消费上看,发展性消费逐年增加,其中教育消费增长很快。高职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职教育消费还将持续增长。综上所述,当前高职教育正面临着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十分逼人,发展的机遇和前景也十分诱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忠实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加压力,奋力拼搏,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高职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主观上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发展意识十分重要,但最终能不能顺利发展,发展的速度如何,还要受社会需求度和自身发展能力制约。发展教育事业尤为如此,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必然受到惩罚。我们过去也有过违反规律受到惩罚、被迫付出代价的教训。比如,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20世纪末以来,在适龄人口入学高峰退出小学学龄段以后,由于生源减少,很多地方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建的校舍出现闲置,还有师资过剩等等,结果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当然,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尽相同,即使适龄人口入学高峰退出大学学龄段以后,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提高和终身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规模仍将有一个较长时期的扩大和发展。我们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目的还在于引前车之鉴,增强按规律办事意识,避免盲目发展,减少发展代价和成本,坚持可持续发展。
1、遵循高职发展规律
在高职教育发展问题上,我们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既要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度,我国广大高职教育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和接受程度,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能力等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将在2008年前后出现的大学入学人口高峰,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也需要保持更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需要”与“可能”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科学谋划发展进程。一方面咬住发展不放松,大力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的小农思想,破除守摊子、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克服无所作为情绪,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反对那种不顾客观支撑条件制约和教育预警,好大喜功,盲目冒进的做法。
2、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数量和质量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面。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展高职教育,必须明确只有把学校做大才能做强的道理,那种在过去精英教育背景下,把学校办成袖珍式典范学校的观念和做法,在目前是过时且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和扩张力,始终坚持把主要财力、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发展上,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先人一步,首先在办学规模上占领一个制高点。在把学校做大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以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努力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培养大批高质量、为社会所欢迎的毕业生。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下功人夫,坚持以现代高职理念和管理理念办学,走质量兴校道路。客观上,基本办学条件、支撑制约因素也在限制我们,比如:生均校园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生均图书量等等。当然,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发展,或者发展慢一点,就没有这些问题。但不发展,或者发展的步子慢一点,就绝对没有前途。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加快发展壮大自己。”(注: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10-18.)
3、以改革求发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要始终注意把握好三者关系,在坚持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手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高职办学中重大事项的改革,比如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使高职发展始终保持一股内在动力与快速、强劲势头。在高职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关注办学者自身利益,使他们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主要还是一个利益关系问题。即学校利益与教职工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从办学实践看,同样的机遇、同样的环境,有的高职院校人心齐、情绪顺、发展快,而有的院校却心不齐、气不顺、没办法谋发展。什么道理呢?这里不光是—个有没有发展愿望、发展思路的问题,还有一个教育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切实处理好学校与教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的问题。如果说,发展是目标、是目的,那么改革则是动力、是手段,而稳定则是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在发展速度和建设密度上,就会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既坚持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思想,跳起来摘桃子,花明天的钱图今天的发展;同时,也考虑到发展和建设的能力,可承担债务的能力,以及教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规模,并根据发展需求缓急轻重,安排好发展建设项目,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使教职工待遇随之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吸引和引进优秀人才,不断推进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
4、坚持内涵发展
所谓发展,既是量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质的跃迁。发展的根据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矛盾的展开既是外延的拓展,也是内涵的丰富。从长远的眼光看,坚持内涵发展对发展高职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贴近市场,提供市场需要的优质的优质教育服务,则是内涵发展的主要方面。优化专业结构,就是要根据客观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使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时俱进。当前,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必须考虑下述客观依据。一是我国加入WTO,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大背景的影响。二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培养与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适销对路人才,保持高职办学出口与进口畅通、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良性循环。三是按照国务院发展职教的《决定》,落实好职教“十五”4项具体任务,即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开发服务。四是适应办学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市场需求与长远规划、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根据上述依据,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必须增设外向型的外经、外贸、涉外法律和外语类专业。加强机械制造、IT类专业。大力发展涉农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按照产、学、研结合的要求,走新型专业建设的路子,而不是重复过去专业建设的老路,坚持建设高起点的、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高职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要下大气力对传统人文社科类专业进行彻底改造,要真正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借鉴理工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深化文科类专业改革和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十六大报告.)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前途光明,空间广阔。
5、认真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对发展的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深入研究,科学决策。注意发展的阶段性,即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求发展、以文化求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解决好关键性的问题和环节。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目标定位上要科学、合理、明晰。在教育思想上要以人文教育为导向,科学教育为基石,坚持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结合。要以多样化的质量观来评价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要在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非智力因素(EQ、AQ)的培养。将提高学术水平与提高管理水平并重,力争在规范管理中产生质量,在提高质量中树立品牌。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促进更快的发展。
6、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发展目标确立后,怎么去实现,路子有两条:一条是走常规发展的路子,靠自身的积累滚动发展;一条是走非常规发展的路子。
(1)做到先人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职业教育的更大市场份额,实现优质办学资源的重组与合并,是便捷可行的路子。当然对发展中的大事,要十分慎重,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反复研究,深思熟虑,要看得难、看得远。更要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宏阔的气概,高远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意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有新思路,墨守成规、迈不开步子是难于开创新局面的。
(2)在当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现实可行而又十分稳妥的办法,就是大力开发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3)走外向型办学的路子,努力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在经济至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大的背景下,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走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子,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开拓,既走出去,也引进来,不断抢占和拓展国际教育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