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语言教育2006-09-09 16:29:14未知
【 标 题】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 作 者】刘晓欢
【作者简介】刘晓欢 湖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题】企业职教
【 正 文】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我国在高教大众化的进程中,也遇到了教育质量问题。例如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要,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式落后,管理观念和体制滞后等等。要解决高职质量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而做到这一点,除了对现有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之外,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质量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寻找更规范科学和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
高校在满足大众化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各种质量问题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向传统的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寻找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的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并迅速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运动,企业管理被大量地引入高等教育。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教育管理中不断地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和做法,质量管理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从1999年开始,美国将原来授予企业界的最高奖项“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向教育界开放。在英国,1995年颁布了《教育和培训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申请ISO9000的指南》。在加拿大则由学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学校质量认证标准,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认证。所有这些国家引进企业管理思路的基本立足点,都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在“九五”期间引进了教育质量保障的思路,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建立校内教学督导机构、强化教学过程控制、改革考核评价方法等等。但总体来讲,其质量保障只局限于一些单一的、孤立的措施,且分散于教育过程各环节中,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必须将其规范化、系统化。
二、作为现代社会中的组织,教育机构与企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而作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方式,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完全能够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教育机构同工商企业相比,虽然其目标、活动内容和方式、质量的评价标准等等有着众多的区别,但它们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组织,其活动过程以及组织管理方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需要充分发挥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各种的资源的作用;都存在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因此,借鉴企业管理思路,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应成为我们改革高教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校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有400余所学校通过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我国也有10多所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他们的经验都证明了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可作为高职教育借鉴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二是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
1.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TQM)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员工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完全符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要求。90年代初,美国教育界大力引进全面质量管理,IBM公司曾出资支持这一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成效。教育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培养目标的决定,专业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教学计划的执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考核、检查等教学情况反馈,最后到社会的综合反馈。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教育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教育的目标——人的素质与能力为中心,构成一个循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教职员工去实施,许多环节还需要教育的对象——学生能动作用。因此,教育服务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人是教育质量形成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2.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称为ISO9000族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经济交流和跨国贸易蓬勃发展,有关国际间产品质量保障的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人们希望在产品国际化的基础上达到质量管理的国际化。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是一种通用的、并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规范。自1987年颁布以来,这种起源于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服务、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
ISO9000族标准,体现了一种管理哲学,为我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系列规范的标准和程序、方法及模式。在教育机构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获得市场通行证,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助于全面改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对ISO9000认证能否广泛应用于教育机构,还有许多争议,主要是由于ISO9000标准源于制造业,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其标准最初是根据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而制定的,而教育机构与工商业企业的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ISO9000标准经过不断改进,已经成为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性标准,ISO9000:2000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标准中,产品被定义为“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组织利用资源,并使其转换为输出的过程。对制造业来讲,“产品”是经过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的结果;对于服务业来讲,“产品”是组织和实施服务等过程的结果;而对于教育业来讲,“产品”则是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过程的结果,我们把它称之为“教育服务”。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可把教育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与ISO9000标准中的要求对应起来,从而按照这一标准设计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有联系也有区别。从联系上看,两者都强调全面质量、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强调预防为主、系统管理的思想。所以它们在基本理论、思想和原则上是一致的。两者是“打基础”和“求发展”的关系;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管理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寻求发展,达到更高水平的要求。从区别上看,ISO9000族标准是在总结和综合各国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通用性的标准,更强调规范化和文件化,能够进行国际通行的认证,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更重视观念、方法和工具,没有规范化,不能进行认证。在实际工作两种模式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统一起来。
在借鉴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征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其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