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弘扬“花文化”,开设特色课程
学校的劳动教育必须以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依托,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否则就导致学非所用。因而学校要了解地方形势,预测未来,设置相关课程。
1、 联系地方经济,突出“花”文化。
漓渚镇素有“花卉之乡”美称,又誉为“春兰故乡”,花卉生产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目前花卉产业已成为漓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此相适应,我镇学校统一思想,以“花”为突破口,在“花”字上做文章,普及花卉知识,强化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 根据实际,设置地方特色课程。
劳动教材的选择与确定,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教材的基础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如果仅选择一些适合课堂讲授的教材,不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学生只是听得见而摸一着,对劳动教育自然没有情趣,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因此,我镇学校因时因地制宜,组织人力物力,采用教研自编教材的办法,从实际出发选择编排教学内容。目前,我镇学校稳定开设的特色课程为:《儿童花文化》。这套教材以花文化为主线,介绍了花卉的养护方法、繁殖方法、栽培装饰等,内容浅显,图文并茂,溶知识性、趣味性与可操作性为一体。
二、 加强配套设施,改善教学环境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劳动教育越来越被人重视,在此基础上,我校不断加强校园基地建设,添置校本课程的配套设施,逐步改善教学环境。通过经过几个学期的逐渐积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供学生实践操作所需的基本场地、基本工具、器材以及与教材相配套的一系列教具。
1、建设校园花卉特色基地。
技能是靠实践形成的,校园基地则是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保证,没有校园基地,学生的技能只能是“纸上谈兵”。有鉴于此,我校因地制宜开辟了花卉特色基地,地栽、盆栽了茶花、桂花、茶梅、兰花、樟树等多种常见花卉,还留出一些舞台让学生进行花卉种植、扦插等实验。
2、多渠道配制教具、器材。
作为新兴的基础课程,教具器材相当于空白。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说课,常常想方设法克服。没有教学挂图,教师就自己拍摄绘制;没有花木实物,就号召师生无偿捐助;没有劳动工具,就购买自制……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完善的教学设施,保障了校本课程教学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三、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技能培训
劳动教学,若采用满堂灌的课型,往往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与教学原则相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劳动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实践出真知,劳动课必须以学生的“动”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学生的“会”为劳动教学的目标,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共同参与和合作劳动中,主动、自觉地发展自己。我镇的校本课程由于从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教学中可把学生请出课堂,亲身体验。如《风景园林人才的摇篮》一课,把教学融于参观园艺学校的过程中,更具实践性、趣味性和说服力。教学中,教师及时进行优秀作品展评,这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劳作成果,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例如《切花保鲜技术》一文,把学生的插花作品收集展览,竟使他们兴奋不已。 同时,课外延伸很重要。让学生自建个人家园基地,栽种培植一些花卉盆景;组织成立花卉特色兴趣小组,交流养花心得,培养学生兴趣;向养花专家请教,学习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都能获得新知。
总之,从转变教育观念人手,从实际出发办学,从课堂教学改革突破,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一条出路。让我们不懈努力,提高劳动教学质量,加强技能训练,使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