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最后的盛宴

金融研究2006-03-03 00:00:00未知

爆发于2006年元月18日的中国股市B股海啸行情,很可能成为B股最后的盛宴。
  B股如与A股对接,100%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而且必须有这样的涨幅,才能实现B股与A股的自然对接,B股也才能顺利地转化成A股,B股市场才能无疾而终,修成正果。
  过了这个村,便再没有这个店了。

  B股:红杏出墙?
  也许,许多人还不曾注意到,一个奇迹正在悄悄地发生。
  被人们遗忘已久的弃妇,似乎己经成了明日黄花的中国B股市场,突然变得异样的光彩照人,魅力四射,风情万种。她会不会再一次成为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会不会成为2006年的“超女”?
  2006年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深两市的B股毫无前兆地突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暴涨行情,个股全线飘红。那一周虽然只有三个交易日,B股的股指划出连续的三根触目惊心的大阳线,成交量同步急剧放大。显示在B股市场,有巨量的新资金在入场,饥不择食地扑向中国的便宜的不可思议的B股群。
  元月13日,沪市B股报收于73.06点,比起1月4日的61.99点,骤涨15.78%;深市B股报收于1728.05点,比起1月4日的1559.41点,骤涨12.62%。 成交量放大近一倍,并创出近期天量。
  开始,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我们在主流媒体上,连一篇鼓舞人心的评论都没有读到。也许,许多人都在想,很可能,这不过是B股的一夜情罢了,红杏出墙。管她干嘛?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随她去。她寂寞得也太久太久了。别管人家,非礼无视。
  可未必这么简单。B股气势如虹的行情在延续。
  随着2006年新年在大半个中国悄悄飘落的第一场雪,被戏称为跳蚤市场的B股市场,居然在2006年蹦出来了,开始反逼A股了。中国股市出现了罕见的B股强于A股的走势。
  最引入注目的是“长安汽车B”。
  2006年1月4日到10日,“长安汽车”B股5个交易日,一连4个涨停板,上涨了44%。制造了2006年中国股市的第一个神话。而同期其A股涨幅不足20%,上演了一出“B股反逼A股”的好戏。
  看看B指大盘,到2006年元月12日,上证B指居然已经连收了罕见的14根大小阳线了。真让人叹息:铁树也有开花时。
  1月4日到10日,不过5个交易日,上证B股指数涨幅高达14%,深证B指也涨了13%,而同期同样涨势强劲的上证指数的涨幅却仅有5%、深证指数的涨幅7%。
  打开上证B股的个股技术走势图,你不挑不拣,挨着个儿朝下看,所有的个股技术走势图似乎都被克隆了一般,全是以75度角的角度向上冲,一根接一根的光头光脚的大阳中阳小阳线。
  上涨的不是哪一个,或哪一群个股,或是B股的某一个、某一群板块,B股在普涨。谁都没拉下。无论该股票的质地或业绩是好是差,鸡犬升天。
  真的是涨势如潮!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股的涨势会不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会不会涨得猛,摔得重?
  打开B股的走势图,2000年以来,仅在2001年2月,B股市场宣布对国内的投资人开放的时候,B股曾出现过一次短命的暴涨行情,这一政策的出台曾造成中国B股市场历史上鲜见的暴涨暴跌。
  市场开放之后的3个月时间内,两市B股指数涨幅达到200%,沪市B股指数见高274点。但2001年6月1日后,便一路狂跌,上证B股指数的最大跌幅一度高达46.15%,深证B股的最大跌幅也达到45.89%,已远远超过了同期A股市场的下跌幅度。从此B股大伤元气,每况愈下。
  B股市场股价暴涨,使境内居民在2001年6月1日后大批进入,但境外投资者相继离场,此次开放的最终结果,是解放了被套近10年之久的外资股东,此时入市的中国投资者蒙受了惨重损失。
  据里昂证券的研究,到2005年,外资除了一些小机构少量资金参与热身炒作外,其余已全部退出。
  那么这一次的行情,还会是短命的吗?
  风起青萍之末
  本轮B股行情的诱因,始于2005年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尽管该《办法》无论对A股还是B股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可在该《办法》发布的时候,谁都没想到,对B股的影响要大得多。
  对于这件事,我们不妨来一个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手持巨额资金的外国投资者,想要入主中国的同时拥有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你会选择A股还是B股,作为你的突破口?
  我们试举一例:“氯碱化工”。
  2006年元月11日,该股股改后复牌,“氯碱化工”改称“G氯碱”。
  当天该股A股的复牌价为4.70元,而B股为0.197(美)元。我们来折算一下,0.197×8=1.576元(人民币)。即“G氯碱”的B股价,仅为A股价的1/3。
  而中国的B股价是要与A股价对接的,B股市场的关闭只是一早一晚的事,己有见诸权威报端的消息说,“B股市场将在两年内关闭”,(笔者以为,不会拖得如此之久,说这话的人在说话时,是打了折扣的。)并实行同股同权。
  那么,面对如此之大的差价,你会选择A股还是B股,作为你的切入口?
  从2001年以来的股市大跌,尽管中国股市损失惨重,跌幅最深的2005年,A股从2245点跌到了998点,蒙受腰斩酷刑,A股跌去了50%, 可B股更惨,从274点跌到50点,跌了80%。
  正是如此之大的落差,造就了中国股市B股市场的巨大势能。造就了中国股市B股市场2006年之春的行情。
  外资流入中国股市B股市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在2005年年底和2006年年初,人民币与美元的比值已多次失守1∶8的整数关。美元击溃1∶8的重兵把守的这一关口,也同样只是一早一晚的事。
  从历史上来看,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预期人民币将贬值,香港股市和深市B股都出现了暴跌(深市B股还创下历史新低)。而目前的情况则正好与当初相反。港股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热钱流入有关。
  外资流入中国股市B股市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如此之好的屯兵之地,又何乐不为?
  看到这一差价的不仅是外国投资者。外国投资者能看到,离得更近的,如狼似虎的中国投资者,竟会看不到吗?
  比白菜萝卜小葱大蒜还便宜
  走进2006年1月的中国股市,你会发现,无论是A股还是B股:股票比白菜萝卜小葱大蒜还便宜。
  2006年1月,上海的鸡毛菜都卖到了五六块钱一斤,可上海B股比上海菜市还惨,逛股市你得当心,1毛2毛钱3毛钱的股票遍地都是,多得能把你绊个跟头。幸亏是美元,要不,坐一站公共汽车都不够。
  逛中国股市,你会发现,当年20元上下的A股股票,如今多在2元上下折腾,一斤鸡毛菜能换好几股股票呢。几年前,你拿上一两万元进A股股市,你会觉得你衣衫褴褛得就像你口袋里只有一两块钱进星级酒店似的。可如今,拿上一两万元在中国股市能买一大堆股票呢。
  2006年1月在中国A股股市,一两万元能顶2001年的一二十万用。
  深沪B股市场中绩优股的市净率和市盈率,低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同类股票,相当数量的B股股价,也已远低于其公司的净资产。
  若是你走进2006年1月的中国股市上海的B股市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毛两毛三毛钱(美元)的股票这么多。买上1,000股B股才一二百块钱,不过吃一顿饭的饭钱,还不够在星级饭店住一夜的房钱。1,000元居然能卖到10,000股股票,你若拿上一两万元,你就是VIP,能进VIP室了。
  2005年8月,中国的“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盘首日,股价直冲150美元。(合人民币1200元一股),“百度”的单日涨幅达353.85%,“百度”股票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2450.8倍,“百度”股票的市盈率已不叫市盈率了,有个非常好听的词儿,叫“梦盈率”。可美国人觉得,“百度”值这个价。你没看,Google的股价已翻过300美元了。
  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最贵的贵族股是“伊泰股份”,该股2005年9月的业绩为1.40元,2006年1月1日的股价是1.04美元。(到1月19日,已上涨到了1.30元,涨幅30%),市盈率还不到6倍。“百度”的市盈率可是2450.8倍,这么物美价廉的股票哪儿找去? 中国股市不是要跟世界股市对接吗?那好,对吧,接吧。
  “百度”让中国人看得眼睛发绿,跟看《藏虎卧龙》那在竹子梢上颤颤悠悠地飞来飞去、打来打去的剑客们似的。
  让人奇怪的是,那些口诛笔伐,说中国股市市盈率太高,股价太高的海归们,怎么不把中国股市的B股,跟美国纳斯达克比一比,把“伊泰股份”跟Google比一比? 美国的纳斯达克已经是尼米兹级的航空母舰了,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还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难怪“百度”、“盛大网络”、“雅虎”们,如过江之鲫,一个跟一个地到美国纳斯达克去上市。
  B股市场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对于这件事,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B股市即将淡出》的报道,让我们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评论中国的B股市场的前景的。
  尽管中国证监会声称,目前并未就关闭B股市场进行研究。即关闭B股市场尚没有时间表,但中国证监会并没有否认将关闭B股市场。而为了稳定人心,证监会是不该对此问题回避或沉默的。
  对于关闭B股市场,还是早有心理准备为好。而这样的事在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均己发生。中国股市也会步此后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中国于1990初设立B股市场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资,以求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资不能进入A股市场的情况下,达到既从国外筹集资金,又避免外资给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冲击。
  但B股市场自1993年后,随着H股、N股等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特别是自1997年红筹股、H股大量发行上市以来,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无论市场总体规模还是单个股票流通规模,均不能与红筹股、H股相比。
  B股市场诞生后10多年内,累计筹集不过43亿美元,而中国企业通过海外上市,短短几年所筹集资金,已经接近B股融资额的10倍,这一数据表明,B股在吸引外资方面其功能已经边缘化。
  2003年,QFII制度正式实行,大量境外各机构投资者得以合法进入A股市场,此时的B股市场已形同一个功能衰竭的老人,其历史使命实际上已经终结。
  目前,B股市场上市公司还停留在原来的100多家,不足A股市场的10%,多年己没有新股加盟,沪深两市B股总市值才130亿美元左右,只有A股的8%,日均交易量2亿元左右人民币,换手率也远远落后于A股,B股的融资功能几近丧失。
  当初中国股市开创B股市场,是因为中国严重短缺外汇资金,对外汇资金管理十分严格,为了解决上市公司的外汇饥渴,从国外吸收境外投资人的外汇资金而开办的。当初严格规定,只有境外投资人才能入市投资。
  B股市场开创十多年来,中国股市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从外汇太少变成了外汇太多,到了2006年,中国甚至为无法有效地使用如此之多的外汇资金而犯愁。而对企业的外汇使用也已基本上全部放开。
  2005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多达8089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接近于零。1989年,尽管翻着筋斗云增长,也只有55.5亿美元。1993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速更快,1996年底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4年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多达8089亿美元,这个数字同样让人惊喜到担心的程度。外汇储备已经有些太多,偏偏人民币又不得不升值,而每一次升值都会使我们的外汇储备缩水。一次缩水就让我们损失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
  看看这些,你就会明白,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已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关闭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已势在必行。问题仅仅是何时关闭和如何关闭。
  可如果关闭的结局己经确定,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关闭的方式加以讨论。即:A股如何实现与B股股价的对接?
  股权分置:成就了B股还是冷落了B股?
  2005年,中国股市酝酿多年的“股权分置”,终于轰轰烈烈地展开。
  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指导意见》中,对含B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股改,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同时存在H股或B股的A股上市公司,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即B股及H股流通股东,不享受对价补偿。
  即:“股权分置”压根儿就没有B股的什么事儿。
  这似乎对B股并不公平。几年来,受“股权分置”的利空打击, B股比A股跌得更惨。可一派发红包,居然压根儿就没有B股的什么事儿。
  受此影响,B股重挫。
  2005年5月9日股改以来,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深沪B股累计跌幅分别高达22.17%、17.60%,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0.16%。
  可也许,谁又能说“股权分置”压根儿就没有B股的什么事儿,对于B股便一定是祸不是福?
  中国股市因“股权分置”所带来的真正的风险,不在2005,而在2006。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平安实施,并“微涨”,是2005年透支了2006年的行情,并将应发生在2005年的风险,推后到了2006年,“股权分置”所带来的真正的风险是“新老划断”。而“新老划断”将在2006年下半年揭幕。
  2005年12月,大批的资金排着队潮水般地在涌入股市,银行资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都是几十亿几百亿地向股市涌,股市每天的交易量从五六十亿过了两百亿。还有,更多的外资如开闸之水般地在涌入中国股市。
  2006年1月12日,中国股市已突破了并稳稳地站上了1200点一线,新的一轮攻击即将发动。2006年的春天,中国股市的行情已迫不及待地提前发动。很可能,在今年的夏天,中国股市会见到1600点。
  尽管这是个很保守的估计,可1600点也有30%的涨幅,这是个微不足道的涨幅吗?附带说一句,到今年秋天,中国股市很可能会见顶回落,同步入秋,再从秋到冬。千万别踏错了步子。有人警告说,如果不解决好中国股市的“新老划断”,2006年的冬天,中国股市很可能会再次击穿1000点。
  可2006年中国的B股没有“新老划断”的问题。中国的B股能躲过这场大灾大难吗?也许,不需要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