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返“大锅饭”,做好“大伙饭”
——宁固镇左家堡村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典型案例
【背景】全面深化改革,农业是重要一环。去年以来,围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一场新的“土地革命”在宁固镇掀起,它也将推波助澜,引领农业、农村、农民,在新时代背景下,演绎更精彩的碰撞,引发更高质量的发展。这场“土地革命”解决两大复杂问题:土地谁来种?怎么种?
随着中央涉农政策箱打开,束约农业发展的制度瓶颈正被逐一打破,土地确权为农地流转提供了基础,“三权分置”为规模化经营搬除了障碍。土地怎么流转,流转给谁,正在成为当下农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焦点。因为,不同的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年多来,宁固镇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带领下,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全镇落地生根,在各村开花结果,分散的土地正在集中起来,分散的农户正在组织起来,“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正在被打破。只要选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其中,左家堡村作为探路者,“党支部+央企+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被当地的老百姓普遍接受,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成功典型案例。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左家堡村是平遥县宁固镇的东大门,位于平遥县城西北10公里处,省道汾屯线穿村而过,“母亲河”汾河自北向南环村流过,该村交通便利,风光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有900余户、人口2560人,耕地4600亩,林地633亩,非承包地800余亩,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2019年之前,左家堡村的集体机动地一直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村集体每年只能收回极低的承包费且收取困难。为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议会”商议和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大会表决通过,决定按照自愿的原则,流转、吸收570户村民的735亩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加上515亩承包到期的集体机动地共计1250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同时与驻镇企业中化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携手合作,签订托管协议,由企业从种植到收购全程提供管护技术服务,进一步盘活了集体土地资源。
二、经验做法
(一)党支部当“领头雁”,合作社搞“试验田”。面对“50后、60后种不动地,70后、80后不愿种地,90后、00后不会种地”造成的耕地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的困境,党支部在县委和镇党委的号召和组织支持下,决定以“五个一”建设为突破口,县镇村三级党建拧成一股绳,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模式。集体统一种植经营的优势非常明显,农户原来分散种植时发愁的浇水、晾晒、仓储、资金等难题一一迎刃而解,物资采购、农机作业、植保服务等的费用也明显下降。而且,合作社连片规模经营,有利于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的改进,便于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负责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对接。 农户不用自己种地,收入却不比自己种地时候少,顺应了村民的热切期盼,引领农民致富奔康,这让村民对集体合作社经营土地充满信心,入社入股热情逐渐高涨。到今年春播,左家堡村集体合作社再新增流转回收土地500亩,集体统一经营规模达到1750亩。
(二)党支部找“好帮手”,合作社寻“田保姆”。2019年,左家堡村在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过程中,为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经验、技术、资金不足问题,党支部与村委会主动牵线搭桥,由合作社与驻镇央企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签订合同,集体经营的土地全程交由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进行专业指导服务,土地的种、产、销全部纳入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涵盖了良种、农资、管理、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依靠强大的科技团队力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特别是做出了“收购价不低于市场价”的承诺,减轻了集体合作社的负担,也保证了农民的收益。
(三)党支部在“借东风”,合作社则“齐步走”。得益于集体经营、抱团发展的先行先试,左家堡村对壮大集体经济与提高村民收入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发展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党支部、村委会抓住今年项目多、平台好的有利时机,积极配合项目建设的同时寻求合作机遇,对提升集体资产资源经济价值再次做了新的尝试。例如,借助今年省市县启动了汾河廊带建设项目,涉及征占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的林地,1800株已成材的林木急需按期砍伐出售,如果村民个人自行联系收购市场出售,市场出价仅为650元/吨。村集体为卖个好价钱,经商议后决定对批准砍伐的林木打包公开拍卖。通过公开竞拍,最终以980元/吨的意外价格成交,远超村民的心理期待价,为集体和村民直接增加了收入。再如,该村党支部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招商引资,正在主动联系接洽康培集团,规划建设苗木基地,这一项目如果对接成功后,将为集体和村民增添又一条收入途径。通过探索“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左家堡村党支部主动寻求破解方法,找到了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破解“手中无米”困局,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现实途径。
三、实施效果
1.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农民对于土地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另一方面农民增收难靠农业。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农业收入占不到多数农民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多数的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自己的土地转给他人耕种甚至直接撂荒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而合作社统一经营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收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2.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前面已述,这一模式下,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施利用率,降低机械使用、水电设施投入和劳动力用工等生产成本,同时规模化种植,更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环节,降低农资购买成本、销售成本,同时也在市场有了一定的发言权。
3.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的需要。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使这些入股的农户完全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同时这些农民又能得到土地收益,实现了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既保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利,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
4.有效的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左家堡村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全程参与主导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书写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下半篇文章,推进“五地一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有效盘活集体经济,为基层治理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村集体办事更有底气。
5.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重要的保障。村集体富不起来,致富无方,不但不能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服务,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员和村民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在干事创业上来,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发现选拔党支部后备干部,把党旗插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走出农业发展新路子,鼓实农民手中钱袋子,让基层党建焕发出崭新活力。
四、发展目标
一是不断扩大规模。近期目标是一至两年内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2000亩以上,中远期目标是三至五年内争取实现全村80%以上的土地集中连片统一经营。
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科技实力,对集体经营的土地实施测土配方,探索最适合地块种植作物,改变种植玉米的单一模式,争取地块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是提升经营能力。规模化种植离不开科技化、机械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计划自筹135万元、申请财政补助60万元,共投资195万元购置现代化农机具和其他农资。
四是盘活资产资源。一要积极争取农综开发、机耕路建设等项目,为集体经济合作社运作提供便利条件,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基础支撑。二要有效运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土地资源流转、整合、托管等方式,助力资源有效整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几点启示
(一)整合资源,扩大产业竞争力。推进农村“五地一产”改革,通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林果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文化资源,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除外)等,采取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有利于改变农户单打独斗模式,通过抱团取暖有利于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产业融合,努力创造增值效益。左家堡村虽然交通便利,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产业结构依然相对单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健康、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
(三)大胆借力,实现优势互补发展。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凭借自身交通、区位、土地、生态、河流等资源与地缘优势,引入外来资本,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结语】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左家堡村4000余亩农田上,资本、技术等产业振兴要素正在聚集,集体经济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周边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的成功典范,将为全镇、全县乃至全市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未来几年,该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张开怀抱,招商引资,引技术引人才,优化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一幅现代农业的画卷正在绽放舒展,一种乡村振兴的力量正在融合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