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历史思考的理论结晶

三个代表2006-01-10 00:00:00未知

【原文出处】新疆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乌鲁木齐
【原刊期号】200302
【原刊页号】1~6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7
【 标 题】跨世纪历史思考的理论结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价值
【 作 者】石来宗
【作者简介】石来宗 新疆社会科学院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体性根本性概括。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跨度”、“普遍真理的思想品格”、“开放有序的决策空间”等重大特点。“包容性”是“三个代表”的基本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灵魂,是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摘 要 题】理论园地•“三个代表”专题
【关 键 词】三个代表/理论结晶/价值
【 正 文】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时刻,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瞻远瞩,对党的前途和命运进行跨世纪历史思考的理论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的发展,以及对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体性根本性概括
  迄今为止,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依据实践要求和党自身的状况,曾经进行过三次大的历史经验总结。
  第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到1945年召开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党从思想上清除和克服“左”的教条主义倾向,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确立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巨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引导下,党经过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克服和纠正了“大跃进”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在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作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结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一系列讲话中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第三次历史经验大总结是在人类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进行的。江泽民同志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总结全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行缜密思考,作出了“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概括。党的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旗帜,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历史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把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十六大报告充满着新世纪的时代感,具有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浓烈色彩和鲜明的特点,是对党的历史经验及其科学价值的总体性根本性概括。
  党的三次历史经验大总结,分别代表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艰苦奋斗历程中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历史经验大总结,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分别解决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第三次历史经验大总结是在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党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必须有效地发掘和继承党的全部经验财富,在总结、谙熟和运用党所揭示的革命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统一起来,把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党的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上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有效地应对世界多极化和入世后的复杂局面;在国内妥善面对和处理各种经济成分相互竞争和利益多元化的新格局及其带来的各种现实矛盾。“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变化的特点和要求,对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新的科学概括,是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结晶,具有总体性、根本性的显著特点。
    二、“包容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由于它所具备的深入事物内部本质的理论品质和对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总体性概括,使它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巨大包容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在地贯穿于党的各个历史阶段,涵盖了党的全部历史经验,正确地反映了党的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同时成为我们面向未来,不断前进的根本指导方针;它不仅坚持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而且增强了党的群众性;它不仅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而且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具体来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包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往开来的历史跨度。“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现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其较大的历史跨度具有继往开来的实践品质。江泽民同志在一开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就明确地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拥护,是因为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已经被党的以往历史所证明,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正是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伊始,向全党同志指出了这个“值得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三个代表”的旗帜,对党在新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划和安排,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事实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品位,它不仅管过去,管现在,而且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
  2.普遍真理的思想品格。“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内在包含着有中国特色政治经济文化的真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而先进文化也总是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述关于“三个代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特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有十分丰富的理论蕴含。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群众史观和进步文化观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于加强党的建设,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的核心内容的思想光辉。得到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广泛赞扬。沿着“三个代表”指引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三个代表”的正确关系,就能迅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开放有序的决策空间。“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江泽民同志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其丰富的学识、才能和智慧,在充分掌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信息和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抓住关键,运筹帷幄,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它覆盖整个社会,具有宏观指导价值,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项政策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我们把思想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制定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论述的一系列新观点,诸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关于“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阶层”的观点、关于“劳动、贡献、收入分配”的观点、关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相统一”的观点、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统一,共同发展”的观点、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观点、关于“新工业化道路”的观点、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观点、关于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观点、关于“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观点、关于“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观点……。上述新观点、新政策都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供的广阔视野中闪烁着的灿烂的思想火花;都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的雄伟舞台上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剧。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以及一系列新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显示了适应时代变迁的新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合理性、有序性的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灵魂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定为党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和发展的理论。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时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活的灵魂”,就在于同时代一定实际任务相联系,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由此,马克思主义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和教条。而成为活的“行动指南”(注:参阅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8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由原本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就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个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历史特点,领导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英勇奋斗取得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胜利。其重要标志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被全党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以其远见卓识,总结我国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探索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课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人们在新的实践中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工人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及其对历史影响的深度是和它创造性地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相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0多年在复杂条件下英勇斗争历史的大党,有着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优良传统,已经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善于从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创造新理论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样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构成了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江泽民同志根据“新世纪”和“新阶段”的历史特点,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以“三个代表”为名称的新的马列主义思想体系,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围绕在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总结建党70多年的历史经验,首先作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概括。2000年5月在上海党建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本质和实践价值。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以后的多次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再三强调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后,江泽民在一系列讲话中,特别是在系统总结建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从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高度上,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终于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续篇,是一个固党强国的新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联系。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统一在坚持中不断充实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是毛泽东创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就是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看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特别看重“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的要求,因为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求我们从过时的思想和习惯中解放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其着眼点在于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加强和提升全党在新时期的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理论创新正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先导。由此可见,“与时俱进”的原则和精神,揭示了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点睛之笔。总之,“与时俱进”是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又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概括,它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性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和更深的把握。
  第二,在振兴中华的历史征程中,三大理论,前后相继,相得益彰。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同声欢呼毛泽东的革命理论、邓小平的富民理论、江泽民的强国理论给神州大地及亿万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披荆斩棘,英勇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最辉煌的历史成果。建国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我们党在摸索中前进,经历过错误和曲折,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我国顺利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新阶段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艰巨复杂的任务。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思想上政治上有力地保证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向着现代化的目标乘风破浪前进。
  我们党一贯重视党的思想建设,而党的建设的过程又总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的。由此可见,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者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
    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功能,在于它提供了党在新时期制定各项政策的总依据,是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始终要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的中介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实践的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党的存在和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任何政党在其政治实践中,不是制定正确的政策,就是制定错误的政策。历史经验证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只有正确的政策才能取得党的事业的成功和胜利,而错误的政策必然导致党的事业的挫折和失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我党带有规律性的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一个综合性的伟大的认识成果。它符合党建规律,符合执政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符合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充分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和群众的心声。它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灵魂,而且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是党的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首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策原则,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根本的地位,同时将人的主观需要和客观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完满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价值。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自古以来,人民群众始终都是施政的对象,同时又是决定历史航向的主体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变更的基础,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基本源泉。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他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079页。)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反复探索,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仍然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党的执政地位也就失去了根基,而成为空中楼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再次,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文化(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财富)作为一种社会的现实力量,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提高人的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及其对物质生活的渗透,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级。共产党人不仅要看到物质价值的客观性,而且要看到精神价值的客观性。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地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同样离开“文化力”的提高和发展,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引领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前进。否则,就有可能堕落成为腐朽文化的俘虏,而丧失自己的战斗力和政治优势,最终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抛弃。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给党的政策系统工程奠定了基础,给党的生命注入了经久不衰的活力。它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是党的各项政策的核心,是全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值得一提的是,“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总政策,其内在的和谐一致性,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而且在党的政治实践中,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巧妙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治党治国的政治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管理科学实践中,具有精湛的审美价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