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三个代表2006-01-10 00:00:00未知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200302
【原刊页号】4~8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 作 者】张蔚萍
【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
【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新世纪能否实现民族振兴目标的严峻考验。邓小平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三步走”目标,第一步的战略目标,邓小平亲自领导我们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第二步的战略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我们也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第三步将由新的几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大约用50年时间实现。邓小平在1989年就说过:“第三步是下个世纪再花五十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很不容易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6页)之所以不容易,一是目标宏大,要用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然后再用30年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二是任务艰巨,使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时间最长,需要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振兴中华我们已经进行几十年了,现在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关键时刻表现在:其一,我们的改革正处在攻坚战阶段,许多难题都暴露出来了,能否打胜这场攻坚战,关系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二,党中央认为,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关键时刻,迫切要求我们党为振兴中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迫切要求我们党培养出一批能抓住机遇期求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所谓重大历史挫折,就是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发生了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紧接着东欧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这一事件对国际共产党人,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撞击很大,尤其是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多数同志都到苏联和东欧留过学或者考察实习过,有着切身的刻骨铭心的感受。苏东剧变之后,人们一直在思考: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为什么会亡党亡国?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学者们曾经总结了十几条、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经验教训,但没有讲到要害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讲,“三个代表”最本质的一条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苏联、东欧共产党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苏共丧失政权以前,苏联学者和一些党员干部曾经搞了一个民意调查,群众认为苏共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只有4%,认为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竟达96%;认为苏共代表全国人民利益的只有7%,认为不代表全国人民利益的竟达93%;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利益的只有11%,认为不代表党员利益的竟达89%;认为苏共代表官僚集团、少数领导干部利益的竟达86%。这些数据说明,苏共已经严重脱离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列宁在晚年曾经说过,执政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和周恩来进驻北京城前夕也说过,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就怕进城以后脱离群众。脱离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万劫不复。什么问题最容易使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失去民心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执政党不再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执政党就丧失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说,“三个代表”是总结了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挫折特别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沉痛教训而得到的科学结论和理论概括。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平息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于是提出了“聚精会神抓党建”的重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嘱托,一直在努力抓党的建设,并把抓党的建设与抓经济建设和抓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十年来曾经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共中央于1990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兴亡。”这就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于1993年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落到了实处。第三,中共中央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初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第四,中共中央于1996年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统概括。第五,江泽民于1997年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问题,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为此,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特别是在党的建设部分,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新的概括。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制定党的文件和发表重要讲话时,总是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三大基本问题。目的都是要回答在新形势下怎样“聚精会神抓党建”的问题,重点是回答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谈“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时曾经说到:“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长时期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还对高州市委书记说:这十几年来,我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的问题。由此可见,“三个代表”是贯彻邓小平“聚精会神抓党建”的重托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和理论概括。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在抓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同时,着重抓了怎样按照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党的问题,创造了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好形式。这次“三讲”教育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常委带头搞“三讲”。江泽民代表中央常委作“三讲”总结,提出了要把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新世纪中央常委要抓的“七大战略问题”中的首要问题,目的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从1999年到2000年,江泽民总是反复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问题,并不断探讨先锋队性质的深刻含义和集中表现。比如,2000年1月14日他在中纪委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始终”问题,强调“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保证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最重大的课题。”这里围绕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提出了一个“代表”。2月20日,江泽民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五个始终”问题,强调“我们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把党建设好。”这里又围绕着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提出了两个“代表”。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广州、深圳等地召开党建座谈会和考察工作时,又进一步以更加鲜明精练的语言,把我们党几十年之所以得到人民的忠心拥护的根本原因,概括为“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而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说:“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同志不仅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把这个重要思想概括为“三个代表”的科学概念。他在广东讲话中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讲”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加强党的建设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和理论概括。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