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2012年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822人,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现有5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8个专业群实验中心(室)和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个。馆藏纸质图书142.3万册,电子图书133万册。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承担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一流(品牌)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特色专业11个。
学校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4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3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校外特聘教授6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70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获批专利1098项,其中发明专利268项,连续多年稳居省内高校前十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600余项。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获得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开展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留学生教育。
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获得者杨俊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在凤阳县小岗村开展科技创业的苗娟,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并被评为“全国自主创业典型”。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又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工作,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2017年,学校获批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顺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跻身安徽省“双一流”大学行列。
安徽科技学院所在的信息安全系建有信息安全和密码实验室,科研设备齐全,拥有一批课题必备的服务器以及完善的软件开发平台等,可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申请人做博士后所在的复旦大学和中国建信共建的后量子密码联合实验室具备项目研究所需的科研场所和科研设备,所在的保密学院和解放军密码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具备项目研究所需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实验条件和会议室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在的密码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也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环境。学校的图书馆均可在线查询本学科主要的国际学术刊物、会议录等,为课题组进行资料查询提供保证。另外,项目组成员保持着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经常参加密码学国际、国内会议,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与本领域的国际、国内先进学者交流心得,探讨经验,及时洞察国际学术动态、掌握第一手相关学术资料。这些都为本项目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工作条件。
此外,项目申请人及成员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数字创新研究院项阳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Robert H.Deng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Elisa Bertino教授、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Patrick Hung教授、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张彦教授、韩国Chosun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系的Ilyong Chung教授等保持互访交流,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与上述专家学者们联合举办各类与公钥密码学和区块链相关的国际会议,如CCDS 2019、IC3 2020、ISPEC 2021、CS 2021及AC3 2021等。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有各类专业图书147万余册,同时近十年来先后引进和自建各类中外文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35个,包括常用的SCIE、IEEE、Elsevier、Springer和SPIE等网络文献数据库。这些都为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供了便利,也为本项目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