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全国开始使用统编新教材,我校初中计划招收四个班新生。我作 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趁 此良机,提出一个"从初中抓起,锐意改革教学 思想和方法,建立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的战略设想。经过各 方面的论证,我 们认为,中学是基础教育,初中又是基础的基础,初一学生年龄小,新编教材内 容好,片面追 求升学率的干扰不大,一张白纸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如果我 们能抓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期,扎扎 实实地强化双基训练,培养良好 的语言习惯,经过六年的辛勤耕耘,定能扭转我校英语教学的被动局面。从1 9 78年下学期起,我在省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担负起“从初中抓起”的英语班 教改实验任务。我涉猎了当 今外语教学法各流派的特点,不断探索教学工作的 技巧和艺术,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经过六年的努力,实 验班的英语成绩达 到了"四个80",即1981年初中毕业生参加地区统考,1984年高中毕 业生参加全 省预考和全国高考,以及1984年外语专业考生参加全省口试, 四次大考的人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上。特别 是1981年的初中毕业生统考, 因各校首次使用新教材,难度较大,各地英语成绩均不理想,衡山县人均成 绩 只有33分,就是一些教学条件好的大城市也没有上60分,而我们实验班的人 均成绩达到82分。全班4 6人,其中90分以上的有18人之多。从此以后, 我校实验班第一阶段的教改成果,通过新闻媒介的多次报 导,已在省内外传开 了。学校为了照顾教改实验的连续性,1981年我随班直接升入高中。但后来 由于文理 分科,班内学生略有异动,一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转入理科班,新来 的学生又不很适应直接教学法的程序。面 对这个新情况,我仍然坚持既定的教 学原则和方法,并采取查缺补漏、个别辅导的办法,尽量缩小新老学生之 间的 差距,使英语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1986年初,我对实验班考入高等院 校的37名学生进行了一 次书面跟踪调查,收回调查表29份,其中在大学英 语成绩站在全班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至第五名的13人 ,第六至第十名的9 人。我在实验班任教期间,对外主讲观摩课50余堂,接待听课教师上千人。1 985年 首届教师节,我应邀在全省教育工作会上介绍了经验,1985年9 月10日《湖南日报》刊登了实验班英语 教改的成果和照片。
一、激发动机 寓教于乐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 欲"。我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在 《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的潜在优势,把 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具体作法举例如下:
1.激将法。初中学生尚未脱离稚气,在学习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 的领域乐于问津。教师要善于 抓住契机,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点燃求知的火 光。我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但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和 无穷的指责,而 是采用含蓄迂回的手法去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在师生之间引起情感的共鸣和转 移。记得初一学 生上第一堂英语时,我事先在每个课桌上发放一份英文报刊, 接着向全班说了一段英语,学生带着猎奇羡慕的 眼神注视着我。然后我提问: "有哪一位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话?"学生摇摇头。我又要求学生翻阅桌上的英文 报刊,再问:"你们看懂了报刊上的文字吗?"全班学生面有难色。有的学生回 答:"一窍不通。"于是我抓 住时机激励学生:"刚才我说的话就是英语,报 刊上的文字也是英文。有人说,多学一门外语就等于多长一张 嘴,多长一双眼 睛。现在全世界的报刊有一半以上是用英文出版的,全世界的电台有五分之三是 用英语广播的 。今天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中国社会已对外开放。要想用人类 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掌握英语这个工具怎 么行呢?从今以后,我就和你们 一起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了。"就这样言简意赅而又语重心长地敲开了青少 年求知的心扉,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立志学好英语的种子。接着我在黑板上写着: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余为骐。"并向全班提问:"What is your name?"挨次要求学生回答:"My name is…。"第一 堂课就让学生兴味 盎然地进入了交际的角色。后来考入高等学校的一位学生来信说:"记得老师上 第一堂课时 ,一开始就讲了一段英语,引起我对英语的极大兴趣,尽管我当时 什么也听不懂,但也正是这个‘听不懂’, 促使我从内心爱上了英语。"
2.设疑法。现代美学家认为,"和谐"作为的标准是不够的。只有和谐与 奇异相结合才是一条完备的美 学原理。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 枉则直,窘则盈,蔽则新。"就是说奇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教师平淡 无奇的讲述,即使其内容无懈可击,也很难在学生思维的溪流中激起浪花。恰当 地设疑问难, 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 注意,强化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使记忆式 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 得益彰。把课堂变成一种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积极探索的活动。在 讲 练中,我有时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进入"死胡同",然后又巧妙地从困境中解 救出来,使学生先是屏息静 思,尔后突然顿悟,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短语动词时,我首先要学生翻译:" 我昨天拾到一个钱包。" 可是有的学生译成:I picked a wallet yesterday.我严肃地指出pick有"扒 窃"的 意思,pick up才是"拾起"。仅一词之差,把拾金不昧变成了盗窃犯 罪。全班听了哄堂大笑,译错的学生更是 大吃一惊。往后我便因势利导地强调 英语动词与副词或介词搭配的重要性。如hear(听),hear from(收到… 来信), shoot(击毙),shoot at(向…射击),stay(停留),stay up(不去睡觉)等 等。为今后学习丰 富多彩的短语动词,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打开思路。讲分词时, 我又选了两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用boil的分词形 式填空,有的学生的答案是:
The doctor asked us to drink boiling water, I filled my thermos with boiled water.
我立即发现这两句话的破绽,特地用汉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医生要我们喝沸腾的开水。
我把暖瓶灌满了煮开过的水(可能是昨天烧的,现在已凉了)。学生听了以 后纷纷议论,"滚烫 的开水怎么喝得下?""凉下的开水倒进暖瓶有啥用?" 经过一番推敲,许多学生要求修改上述句子:
The doctor asked us to drink boiled water.
I filled my thermos with boiling water.
我肯定了他们的发现,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在分词和过去 分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功能。讲 情态动词时,我首先问学生:"When you meet aforeign friend,what are the first questions you want to ask?"学生七 嘴八舌地抢答:"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are you?"…当 我说他们的回答缺乏礼貌,外宾听了不高兴时,学生迫切需要了解 该怎么说。这时我就顺水推舟地指出:“英 语中有一种情态动词,可以帮助你们 增强语言美。"接着就引人入胜地转到:"Will you please…?""May I…?""Shall I…?""Would you mind…?"等句型来,并组织学生反 复操练,把课堂搞得气氛很活跃。
3.竞技法。青少年普遍存在一种好胜心。好胜心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 坏性的一面。教师要善于扬长 避短,正确导向,使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学习的 一种推动力。我经常利用课外活动举办词汇、书写、演讲、作 文等小型智力竞 赛。建立英语教学的开放系统,让学生在大量信息交换的环境中扩大知识面,提 高“四会”能 力。在初一下学期的一次单词比赛中,全班能在一课时内人均默 写出400个左右英语单词,最多的写出43 9个(其中教材以外的70个)。 初二下学期,全班举行一次作文比赛,大多数学生能写出200词以上的短 文。 我有时也把这种竞赛形式引进课堂,凡学生回答问题都要给予口头评价。答得对 的,我常说:"Good."" Quite right.""Excellent.""Welldone."等赞 扬的话;答得不对的,我常说:"Try again.""Dot't w orry.""Take it easy."等勉励的话。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就叫学生上黑板作书面演练,获 最佳答案者 ,当堂发给奖品。在随堂小考中,我在交头卷的十名学生中选出三 份优秀答卷,当场颁奖。以鼓励学生做题既 有速度,又有质量。我在实验班设 立的奖品很简朴,就是印有"英语小竞赛奖品"字样的信封,花钱不多,却 牵 动每个学生的心。他们常用这种信封写信给家长和师友,汇报在校学习英语的情 况,从而使实验班的教改工 作获得社会的支持。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 来了,他们把学习英语当作"欲罢不能"的乐趣,全班出现 了"春色满园关不 住”的学习气氛,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我班志愿报考外语专业的十来个学生, 每周三天晚 餐后到我房间来收看FOLLOW ME(跟我学)节目,两年如一日,从 未间断过。1984年高考大纲虽规定只考到 高中第二册第七课为止,但我班 教完了第三册,学生并不感到是一种额外负担。
二、创造情景 加强直观
用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第 一信号系统为基础,并得到第 一信号系统的支持和校正。如果语言离开了当时 的情景和实践,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聋哑人的手势 就是靠情景来表 达思想的“无词语言”。任何一个小孩学会喊“叔叔”、“阿姨”、“奶奶”、“爷爷”, 都 是在大人的指点下,看着不同年龄的男女对象,经过多次试验而成功的。作 为一个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 课文和语法作概念化的解释与程序化的分析, 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表 情呆板,学生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传统翻译教学法的弊病就在于此。因此,我吸收现代 直接教学法的长 处,重视情景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总是不厌其烦地准备各 种必需的实物教具,编写情景对话材料。在初中 教词语和课文时,尽量用实物 教具。不能用实物的,就用图片,不能用图片的就用手势助说话,或用直观的语 言来强化识记。到了高中就坚持用英语解释英语,通过上下文领会词义,促成学 生的"灵感思维"和"情感记 忆",让进入学生意识之中的词汇具有鲜明的感 情色彩。例如高一讲"All aboard for Beijing."一句时,我 向学生描绘:The train hasn't come.The passengers are sitting in the waiting-room.Suddenly the ti cket-collector shouts:"All aboard for Beijing."The passengers stand up and fall in.They are an xious to take the train.我问All aboard for Beijing是什么意思,大多数学生能说出:"Get on the tra in for Beijing."每逢周末公共汽车来校接送学生进城时,有的学生在车门口喊着:All aboard for Hengsh an.又如学生学了danger这个词后,对in danger(在危急 中)和dangerous(有危险的)的意义不甚理解。我同 样提供下列情景,进行 启发:
The little dog has fallen into the water.Its life is in danger.Let's go and help it out.
The dog is trying to bite us.It is dangerous.Let's get away. 同时配合姿势助说话,使学生理解in danger是某人(物)本身处于危急之 中。而dangerous是某人(物) 对他人(物)有危险性。有时大风把电线刮到 地上,学生会立即作出反应,It's dangerous.Let's get away. 这就是第一信 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
英语的动词时态是学生难以驾驭的复杂概念。我初教时,采用图表和简笔画 等直观教具,讲得很费力,效 果不佳。后来我采用"关门"这个动作作为直观 手段,边做边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一边去关门,一边说 :
When class begins,we usually shut the door.
I'm going to shut the door.
I'm shutting the door.
I have shut the door.
Just now I shut the door.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door.
I said I would go to shut the door.
When I was shutting the door,you watched me carefully.
教师表演以后,再叫学生反复操练,融行为和语言于一体。学生对中学教材 中出现的八种主要时态,不再 感到别扭了。通过情景、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 直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触景生情,整体跳跃,脱口而出。把 课堂上学到的语 法与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逐渐达到"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的境界。
三、主攻句型 培养能力
句子是一个语言单位。它是由单词按语法规则构成的,表示一个独立完整的 思想。我在句型教学中注意从 下列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结构模式。由于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有些英语句型与汉语的表达 方式截然相反,这是中国人学 习英语的难点。如否定句型,比较句型,疑问句 型,强调句型,倒装句型等。汉语说:"玛丽昨天看见他。" 英语不能说:Mary yesterday saw him.而应该说:Mary saw him yesterday.即使强调"昨天"这 个时间状语 ,也必须说:It was yesterday that Mary saw him.教反意疑问句 时,我编写下列对话材料:You aren'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You speak Japanese,dot't you?
No,I don't.
You haven't a dictionary,have you?
Yes,I have.
You will go home this afternoon,won't you?
No,I won't.
You listened to the radio last night,didn't you?
Yes,I did.
然后我还用一个简易的格式,形象地表示这种句型的结构模式:
+,-? +,+.
Q A
-,+? -,-.
2.词不离句。词汇教学必须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我常用疑问分析的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的用法 ,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句 子来辨别man和that的词义和功能:
We are sure that man will conqure nature. (man是"人类",that是连词)
We are sure that man is dead. (man是指"具体一个人",that是指示代词)
We are sure(that)her man isn't that foolish. (man是"丈夫",第二个that是副词)
又如学生对动词have的词义和功能难于理解,我提供下列句型让大家讨论:
Has she looked after her mother? 她照料了她的母亲吗?(have是助动词)
She has no one look after her. 她不让任何人去照料她。(have是使役动词)
She has no one to look after her. 没有人去照料她。(have是实义动词"有")通过句型去学习词汇,能够有 效地帮助学生攻克一词多义的 难点。
3.句型转换。句型转换有助于用各种不同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形容 词时,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 型表达一个意思:"他是班上最年轻的。"这样 使形容词的三个级都在下列句子中派上了用场。
He is the young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He is young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
No one in the class is younger than he.
In the class no one is so young as he. 随着教材的加深,句型转换的难度可以逐渐增大,当学生开始尝到提高表达 能力的甜头时,他们对这种练 习会感到饶有兴趣。
4.指导提问。教师在采用直接教学法的尝试中,总是埋怨学生参与意识不 强,表达欲望不高,学生习惯 于回答问题,而不敢用英语提问,使课堂活动停 留在单向交流的水平。譬如对这样的简单句He is tall,不少 学生竟用Howis he? 提问,而不知用What is he like?这个句型。对She will be back intwo hours 却用How l ong提问,而不知用How soon。这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一个重 要原因。特别是当今流行标准化试题,师生陷 入新的题海中,对过去常用的划 线提问的练习,几乎无人问津,这种倾向令人担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 规 定:"问答练习不能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提问和学生之 间进行回答的能力。”我教 特殊疑问句时,编了一套划线提问的练习题,指导学 生使用各个疑问词提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 对句子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1100 million,学生不再用How many提问,而知道用What population do es China have?这样的句型了。
四、复习小结 逐步深化
1.复习。我的复习方法叫三犁三耙。每逢一次作业或测验过后,我都要认 真进行试卷分析,把发现的错 词病句收集登记,作一次讲评,然后对中下学生 进行一次辅导,个别予以纠正。
2.知识归类。如教完形容词三个级以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归纳为五个基本 句式:
A=B:A is as big as B.
A≠B:A is not so big as B.
A>B:A is bigger than B.
A A>B>C:A i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在初三复习介词时,我出了一个《寻找介词启事》的趣题:"对英语初学者 来说,要灵活而准确地理解和 运用介词中不容易的。特别是当句子发生变化, 介词宾语提前,介词被其它成分挤到句子的后面去了,同学们 往往将介词丢 失"。下面就有这样10个句子,句未都丢失一个介词,你能把它找回来吗?
(1)We have something to talk________.(about)
(2)Who(whom)did you speak___________?(of)
(3)The boy has no pen to write__________.(with)
(4)This room is large enough for us to live__________.(in)
(5)What do you study English___________?(for)
(6)This is the school he wants to go____________.(to)
(7)Which line did you stop________?(at)
(8)I want to borrow a dictionary to look up some words_______.(in)
(9)There is no wall to put up the picture_______.(on)
(10)Edison's father asked him what he was doing that________.(for)
在高中复习时,我特别重视将那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归纳,分析对 比。如:
Time is often compared with money. 人们常把时间与金钱对比。
Time is often compared to money. 人们常把时间比喻金钱。
I took him as his brother. 我把他当作他的兄弟一样看待。
I took him for his brother. 我把他误认为是他的兄弟。
I like the boy better than she. 我比她更喜欢这孩子。
I like the boy better than her. 我喜欢她,但更喜欢这孩子。
教学过程是一项浩繁而细腻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批能工巧匠,晨耕暮耘,切 磋琢磨,付出一生的心血。以 上所谈到的不过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琐屑的 体会,纯属雕虫小技,还不能登上教学艺术的大雅之堂。但愿 以此投石问路, 引起广大同行们的共鸣,共同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技巧。使我们 所从事的事业 日新月异。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