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学校界定
现代化学校就是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学校。不能把校舍崭新、设备先进的学校称为现代化学校,这只能称它为现代化校舍、现代化设备。进一步地说:学校教育现代化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内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学校课程、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富有特色、运行良好的学校教育系统,能培养出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发展的“四有”新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它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师的引导、组织下,能够主动自觉地运用现代思维方法和认识手段,认识和变革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发展自己。学生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不是死读书而是活读书;不是局限于教室而是超越教室;不仅具有共性而且同时具有个性。
我认为,现代化学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模式特色化,学生发展主体化,课程体系校本化,教育技术多样化,学校教育社会化,办学条件规范化,教师队伍优质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育科研普及化。
1.教育观念现代化。
主要表现为,(1)大教育观。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社会化网络。(2)终身教育观。以学校教育为基本,包括学前教育、职后教育、老年教育的一条龙教育体系。学校教育阶段应当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矗(3)素质教育观。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4)教科兴教观。依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依靠科研振兴学校。
2.教育模式特色化。
改变千校一面局面,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某一主题为主导,以某一改革为突破口,把学校各个子系统有机构成一种教育模式。例如“超前挖潜模式”,“主体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等。不同的教育模式显现出不同的特色,表现为有特色的学校管理、课程体系、自编教材和有特长的教师、学生群体等等。
3.学生发展主体化。
(1)改变单纯由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靠自己主动和自觉。主动指学生热情投入,积极参与;自觉指学生自我意识强,有自我调控力和自我评价力。学生发展主体化是指学生能动地去发展知、情、意、行,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矗(2)学生发展主体化不是自然发生的,没有教育、教学的精心设计,没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主动可能会成为盲动,会迷失方向。学生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个性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课程体系校本化。
这是指从本校实际出发来构建课程体系。(1)从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培养目标出发,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恰当确定好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例。使课程体系、结构具有本校特色。(2)现代化课程的本质性结构是以自我发展课程为纲,以人格课程、知识课程、情感课程和实践课程为目,纲举目则张。(3)课程内容改革关键在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倾向。它应以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是精神、智慧、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即四基而非双基)。
5.教育技术多样化。
(1)既然学生的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式发展,就要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样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主要是指使用教学仪器、实验装置、电教器材、电脑等媒体或多媒体的技术;软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的技术(例如教学组织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又如教学模式可以有信息接受式、技能训练式、自学思考式、讨论辩析式、发现探究式、实践创造式、特长发展式、自主发展式等)。(2)多媒体电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将不但使人类生活,而且也将使教育、教学发生巨大变革。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以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6.学校教育社会化。
(1)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主要在学校进行。但必须与家长和社区密切配合,吸引其参与。学校教育要打破封闭性,建立开放的教育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加活动,参与服务,从中学习,提高思想,培养能力,发展人格。(2)学校要对社会开放,按照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可能,为社会各种人士提供多种业余学习的机会,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场所。
7.教师队伍优质化。
(1)有一支由合格的校长、教师、实验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并按学校规模配齐。继续教育计划落实,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有计划,有措施。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团结协作。(2)校长、教师能为人师表,安教、乐教、善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学水平较高,研究成果丰硕、质量好,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8.教育科研普及化。
(1)在建设现代化学校过程中,认真普及教育科研,校长、教师能运用教育科学思考学校发展战略、办学方式、办学策略,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水平。(2)学校应当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方法,学习使用科研手段,选择适当的课题进行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
9.学校管理科学化。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有了重大改革,学校要建立面向社会、自主决策、开放灵活的管理体制,建立能够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内外动力结合的以内动力为主的动力机制。(2)学校管理要强调社会参与。建立学校管理委员会,由社区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家长代表和学校代表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讨论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生教育以及学校建设中的等等重大问题。
10.办学条件规范化。
(1)学校用地面积基本达到标准规定,校舍完好无危房,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教学、行政、生活用房按规定配齐。(2)学校的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教职工生活补贴和奖金全部兑现,教职工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住房基本解决。(3)常规教学仪器、电教器材、电脑按规定标准配齐,有地理园、生物园,有良好的勤工俭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生产劳动基地。(4)学校藏书生均30册左右,学校订阅的报刊总数班均不少于4种,各科教学参考书、工具书满足需要,并有书刊柜架。(5)体育器材、设施按规定配齐,有体育器材室,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有2个以上标准篮球场和排球场。以上是对现代化学校的大体界定。
看一所学校的现代化,首先看办学的教育观。用什么样的教育观来办学,这是灵魂性的,它将贯穿于办现代化学校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这种教育观将会集中反映到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学校教育模式是对于整个学校系统、对于办学目标而言,学生培养模式是对教育对象、对培养目标而言。学校教育模式建设要落脚到学生培养,而学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则有赖于学校教育模式的良好运作。所以,学校教育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成为办学的导向。学校的其他因素都包含在这两个模式之中,都是为了保证这两个模式的实现。办学的硬件保障是办学条件规范化、标准化;办学的软件保障是由优质的教师队伍,普及了的教育科研和科学的学校管理三者构成。上述的几个方面,均要通过办学的主要内容、过程,即校本化了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和社会化了的学校教育在时空中延伸这一动态发展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可见,上述10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
二、建设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学校
我们提出的上述现代化学校的定义、内涵、内容,是一种理想模式,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尤其是在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初期学校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目标,它必须通过完成各阶段的战役性目标积累来实现。假如我们计划到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长期的战略性目标,那末能否把到2010年和到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两个阶段战役目标呢?假如我们把到2010年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初期阶段,那么就应当根据上述内容制定出这一阶段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既是从现实出发的又是面向未来的,它是能调动起大多数学校积极性,而不是高不可攀的。为此,我们提出建设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学校问题。类型,是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不同类型,就是指一批事物之间由于有不同性质、不同特点从而形成的不同类别。
学校也是如此,因学校建设的基础不同,角度不同,进程不同,模式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校。
不同基础,指的是每所学校在为自己设计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包括教育思想、学校管理、课程结构、教学水平、教师队伍、学生素质、办学条件等方面综合而成的现实基础实力。如有的学校校舍大而好,设备新且全,师资力量强,校风好;有的学校校舍不大,设备不新,但干群团结,教师工作热情高,质量稳步上升;有的学校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勇于改革,学校面貌变化大,由薄弱学校转变为知名学校;也有的学校目前情况一般,但校长、教师有决心追赶先进。这是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现实基矗。这些基础从综合性评价角度来看,也许可以说基础好些或基础差些,应当对每所学校作出具体分析。
不同角度,这是说学校在设计教育现代化时,经过学习、思考、分析确定的某种教育思路和切入点。所谓某种教育思路,指的是或者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育思路,或者是以和谐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路,或者是以公民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路,或者是以美育为核心的教育思路。切入点,则是在确定了以某种教育思路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后,根据学校的现实要求和可能条件,选择容易见效的内容,或者某项重点内容,加强工作,取得成绩,带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例如以改革管理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德育改革为切入点,进而向纵深发展,以及其余。
不同进程,指的是追求现代化的学校因基储角度、模式的不同以及所采取不同的策略而形成的不同发展进程。如果校舍好、设备全、办学条件较为规范,其发展进程就会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为主线;相反,有的学校则会因校舍、设备欠债多从而其发展进程的某阶段会以硬件建设为主;还有的学校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各方面同时发展。从教育模式的构建角度看,一般会经历模式选择———因素组合———模式运作,然后再模式精血——因素再组合———模式再运作。由于各校的思路、实力、策略差异,模式构建的进程显然也会有差异。至于各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跨度显然也会有所不同。
不同模式,所谓教育模式,是指在学校构成的几个重要因素中,选定某一因素为主要因素,以此统率、影响、渗透于各种因素中,把各种因素组合形成的结构。不同的教育模式便形成不同特色。例如创造教育模式,其特色表现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活跃,创造力强,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特别多。又如愉快教育模式,其特色表现为学生负担减轻,学习是愉快的,活动是愉快的,生活也是愉快的。
综上所述,每所学校从自己的现实基础出发,经过学习、消化、筛选,明确了从某个角度———学校选定的教育思路和切入点,并沿着所设计的步骤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和特色,这就是这所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体过程。许多学校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模式(即使如此,这些有相同模式的学校仍会各有其特色),就会成为类型。从一个城市来说,几百所甚至几千所学校便会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
三、提出建设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学校的现实意义
第一、避免千校一面,追求自主发展。
目前,在讨论学校教育现代化问题上,比较集中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内容等共同性问题上,这是完全必要的。共同性、普遍性问题不弄清,搞现代化便失去基本方向。而同样必要的是:还要弄清教育现代化的特殊性和个性问题。如前所述,我们提出的现代化学校的“十化”,是属于普遍性内容。但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十化”在每所学校的具体表现必定是多样式的。各个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现代化的计划,切不可生硬地按照共同划一的标准去做,亦步亦趋地模仿某些“样板”。提出建设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学校,可以激发各校校长、教师、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为自己的学校创设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模式各异、个性独特、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
第二、避免“孤帆远影”,追求“千帆竞渡”。
在讨论学校教育现代化时,因为提出了一些较高的标准、要求,可能会导致某种误解,以为搞学校教育现代化只是少数学校的事,与绝大多数学校无关。这在思想上是个误区,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只有少数学校致力于现代化,那么何来科教兴国,何来教育强省强市。
诚然,如果学校至今还是危房,无基本设备,学生流失率高,义务教育尚未实现,那是无从谈教育现代化的。但如果只是因为用地面积不够,或者某些用房、设备暂时未配备,或者目前办学一般,或者因为是新校而办学经验不足,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让这些学校追求教育现代化。我们的口号是“个个可搞现代化,校校可成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不在硬件而在软件。我们不应当让教育现代化远离大多数,恰恰相反,应当以教育现代化的口号去激励所有的学校。当然,这样说丝毫不存在排斥先进的意思,事实上总是会有先进后进的,我们的政策应当鼓励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总之,我们希望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大河中看到千帆竞渡的壮观场面,而不希望看到孤帆远影的寂寞情景。
第三、避免平均用力,追求重点突出。
在各校追求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抓重点,不要搞平均主义。在一定阶段时间内,学校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某些项目为主,抓住不放,集中力量突破,有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内容也相对有积极的呼应,学校教育质量有显著提高,就可以认为是实现了这个阶段的现代化目标了。换句话说:“合格加特长”即可,而不是样样优秀才成。反过来,如果硬套“十化”标准,势必造成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欲速则不达。教育现代化是个长期的目标,这阶段未做完的事可以留待下阶段去完成。应当说:突出重点并没有降低要求,“十化”的每一条的要求都是面向未来,有高度的。
总之,提出建设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学校问题,既是从现实出发可行的,又是面向未来可及的,既有方向性、共性的要求,又鼓励自主性、个性创造,既对先进学校有推动,更对大多数学校有激励。它能充分调动广大学校积极改革的热情和决心。